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相关理论文章汇编8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相关理论文章汇编(8篇)
目录
1.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2
2.推动乡村脱贫振兴,要有“三进xx”的韧劲3
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5
4.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9
5.做好做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11
6.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16
7.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19
8.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设计21
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未来两年的脱贫工作标注了重点,引起代表委员热烈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推动乡村脱贫振兴,要有“三进xx”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x月x日给xx省xx县xx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回信中,总书记还深情回忆起自己在xx工作时“三进xx”的情景。
心中有乡亲,笔下见真情。在脱贫攻坚“交卷倒计时”之际、在乡村振兴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习总书记这封回信,不仅激励x东人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更指引我国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朝着既定目标浩荡前行。
乡亲好,全面小康才更好;乡村振兴,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复兴。从农耕社会走来的中国,深谙“无农不稳”的亘古之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乡村振兴是一条必须走实走好的发展要道。
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劲头,就有什么样的愿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更需要“三进xx”的韧劲。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xx乡位于x东xx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闭塞、行路艰难。习总书记在xx工作期间,曾三进xx,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乘车近x个小时、步行x个多小时,是习近平当年前往xx路上花费的时间,但“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阻挡不了他为民排忧解难谋发展的铿锵脚步。炎炎酷暑,他一身汗、两脚泥,披荆斩棘、几番涉险,只为了xx乡亲能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现实写照,这是党的领导干部爱民如父母、亲人的赤诚情怀。
唯有了解这个背景,方能读懂那片初心。一则,“三进xx”是滴水穿石精神的生动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凝聚合力推动发展,就需要领导干部多下基层,扑下身子、沉下心思,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功夫深入下去,成绩实干出来。二则,“三进xx”是以“无我”境界担为民初心的深情诠释。徒步调研、躬身实践,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若没有“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的那份真情,没有“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份担当,是难以吃得这份苦、守住这片心的。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面对一块块“硬骨头”、一个个“腊子口”,党员干部更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三进xx”的韧劲,解决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难题。如此,中国农村必将如xx乡一样,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的日子也将像xx乡亲的日子那样,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积极发挥作用。
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扶贫实践中,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实现“造血式扶贫”。当前,应从信贷规模、利率定价、风险容忍度等方面支持贫困地区支柱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大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支持骨干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户收入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扶贫车间等,将生鲜农产品就地初加工或精深加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应着眼于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用好专项信贷政策,助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建设,让农村水更绿山更青。
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是金融扶贫的责任所在。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帮助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推动扶贫项目尽快开工、扶贫产业加快复苏,消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丰富抵押担保方式,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问题,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受到疫情影响的农民以土地、农房、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持续稳定增收。加大信贷投入及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为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服务。
促进现代物流建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的高效运转对于克服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农贸市场关闭导致农产品销售难,影响了一些贫困群众的收入。金融机构应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提升农村物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得快、卖得远提供全程化服务与管理,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村民生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渠道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助力解决好农村民生保障问题,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学、因住房问题而返贫。引导和鼓励信贷支持企业用工优先使用贫困户,扩大对因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招用。进一步做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疫返贫。同时,积极服务农村环境治理,支持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垃圾无公害处理等公共卫生建设,支持村卫生室等农村基础医疗供给改善,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短板。加大“农民安家贷”“乡村民宿贷”等产品投放,支持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和升级。
乡村振兴,用好脱贫经验。
更加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整合,确保两项工作有效衔接,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随着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已经出列摘帽的县区乡村,还要齐心接续为乡村振兴的事业而奋斗。
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成绩有目共睹,基层干事创业环境的改变更值得称道:干部群众“抱得紧”,数百万工作队员奋战脱贫一线,和贫困户、乡亲们结成了亲戚;上下级、各部门“抱得紧”,五级书记抓实脱贫;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抱得紧”,形成全社会帮扶大格局。三个“抱得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这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减贫实践,本身就在为乡村振兴“补短板”。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责任体系,贫困地区统揽全局的动员体系,第三方评估严格抽查的评价体系……这些做法,都值得乡村振兴借鉴参考。
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已脱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保持责任不变、力度不变、队伍不变,巩固好脱贫成果,也需要在措施上逐步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基层脱贫攻坚中一些临时性、地域性、超常规的举措,不宜照抄照搬到乡村振兴中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乡村振兴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少地方的探索,已经显现成效。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省市县挂钩包点确立指导和责任机制,出台文件明确乡村振兴的内容标准,让相关工作变得更加精细、更易操作。同时,理出农村人力、物力、存在问题和所需项目4个清单,摸准乡村振兴的基层实际。临沧市下面的双江县,在“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加挂“乡村振兴办公室”牌子,集中办公、整合机制,确保两项工作精准理念延续、政策措施延续、帮扶力度延续、成效检验延续。
由此来看,实现乡村振兴,精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论。比如,建立相对明晰的指标和责任体系,不宜大而化之;摸清乡村困难问题和资源条件,规划先行、步步为营;打开大门、敞开市场,把更多的资源、人才引入乡村共襄盛举;把“指导振兴”和“我要振兴”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理事会等的内生动力培养;注重“典型引路”和“提携后进”,有重点“抓两头”来促进全体振兴……更加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整合,确保两项工作有效衔接,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必须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国脱贫攻坚已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秉承新发展理念,借鉴脱贫经验,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广袤乡村必将呈现更新更美的图景。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我们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一、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农村,脱贫的主体是农民,农村的出路从长远看仍在农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底线标志性任务。我市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必须要以脱贫攻坚总揽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根本前提和难点堡垒,在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牢牢抓住四个重点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是让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抓产业振兴
要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及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大企业、大产业、大扶贫“三大”产业扶贫格局,着力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上作文章。
二抓人才回流
在社会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人。要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乡土人才,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住、能发展”,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回得来、能安心”。
三抓资源整合
要坚决贯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进一步整合资金资源,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四抓组织发动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依靠相信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把群众思想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把单打独斗的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决防止三种倾向
一要防止脱离实际
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当前县情、乡情、村情,做一些过度超前的事务。
二要防止脱离农村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集镇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防止在农村大拆大建、城市化模式翻版的倾向,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群众收入和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上。
三要防止脱离群众
要防止出现“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情况。充分发挥我们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做好做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
“农,天下之大业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贫困现象的存在,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第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带动脱贫致富
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结合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带动脱贫。我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按照县里提出的“三有三定三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真正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真正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
一是定品种
根据县里提出楠竹、油茶、青钱柳、光伏发电、养猪、绞股蓝、蔬菜、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菜九大扶贫产业,结合自身实际,优选楠竹、油茶、光伏发电、蔬菜四大产业。
二是定带头人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镇党委政府深谙其中道理,主动作为大力培养扶持本地种植大户,选出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爱农村、爱农民的产业带头人,引导其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中去,为扶贫产业发展舔砖。
三是定利益链接机制
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将落在“扶贫”二字,这既符合政治大局的要求,又契合时代发展大局。如何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精准,确保产业种植大户与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种植大户与贫困户、扶贫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多种多重利益链接机制的形成直接拷问扶贫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科学制策,实行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等帮扶措施,以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农户参与到扶贫产业,尽可能的将扶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更多更好的惠及广大贫困户,又不降低产业带头人及非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基础,大力贯彻绿色理念
生态宜居是“三农”永续发展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改善乡村环境卫生
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健全乡规民约,落实环境卫生村民自治自理,切实打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是创新用人模式
在各村聘请x名数量不等的贫困户为保洁员,既帮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报酬顺利脱贫,又能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双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动庭院改造,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规范土地流转和农田棚舍整治,让农村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同时,乡村的美丽还体现在农民的精神面貌上。要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倡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富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应发挥资源禀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带就业,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成熟经验,比如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农民乘上战略的致富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