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扶贫工作队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村扶贫工作队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坚守初心的“刘干部”——村扶贫工作队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百年古镇桥头河,有个风景秀美的新塘村。每天清晨或傍晚,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在洁净的水泥路上散步,和村民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不时响起一阵欢声笑语,乡亲们亲切地喊他“刘干部”。“刘干部”的全名叫刘超,53岁,娄底市侨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驻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以来,他守初心、担使命,量身打造新塘中长期发展规划,夯实基础设施,依托产业引领,扶真贫,实现高质量脱贫帮扶,用辛勤的汗水,绘就了一幅振兴乡村的新画卷。
一、练内功,用心引领火车头
20**年3月,组织安排刘超担任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长。“说实在的,接到扶贫工作任务,心里头很忐忑,倒不是说舍不得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是担心自己不太熟悉农村,不熟悉精准扶贫工作,怕干不好。但工作容不得挑肥拣瘦,我就义无反顾地来了。”刘超这样说。不但来了,还做好了新塘不脱贫就不回市里的准备……
新塘村20**年由原璜珠、新长、华美三个村合并而成,1087户3586人,村情、社情复杂,支村两委尚在磨合期,协调配合不足,贫困人口体量大(180户496人),脱贫担子重。一到村刘超立即做了三件事:一是走访每一个组、每一个贫困户,掌握第一手准确资料。20**年3-4月,他走遍全村27个村民小组180个贫困户,随身携带脱贫攻坚手册,用心记住群众问题。晚上回到住宿点,一边认真梳理问题建议,一边认真学习关于脱贫攻坚有关文件、政策,并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3本,迅速掌握新塘村情、贫困户情况和扶贫政策。二是精准施策,制定帮扶清单。刘超同志梳理前工作队未完善的遗留问题,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可享受的政策和脱贫措施、方案一一记录在案,并和支村两委、帮扶责任人逐一商讨,因户精准施策,采用发现问题菜单式记录,处理落实问题销号的形式,确保扶贫户能享受的每一项政策都精准落实落地。三是用心谋划,统一村支两委思想。针对全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合并前三个小村情况不一、分布各异,刘超说服支村两委克服小地域观念,摒弃成见,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项目为集体和扶贫人口增加收入,达成了按区域逐步实施,到20**年基本均衡建设完善的共识。
二、强举措,倾心铺就致富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来到了新塘,新塘就是我的家”。刘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20**年3月至今,他没请过一天事假,天天吃住在村,坚守在村。去年12月,刘超妻子眼睛玻璃体脱落,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致盲的危险。但时值新塘村脱贫摘帽考核验收,他完全离不开,只好把患病的妻子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看。新塘村得以顺利脱贫,扶贫工作也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却只能把对妻子的愧疚,深深地藏在了忘我的工作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贫困户的事刘超却点点滴滴挂在心头。华一组年近40的贫困户李瑞生,因自幼家贫无房,又无一技之长,很是自卑,也一直没有谈对象。刘超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多方协调,帮他在华雷线旁兑换了一块土地,自掏腰包帮助平整地基。20**年底顺利实施危改,让他住上了新房,还找到了称心的女朋友,李瑞生逢人就讲:刘干部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xx组李业成,因和邻居土地矛盾纠纷问题,多年上访。刘超多次组织调处,终于解开了老人心结,圆满调停。李业成动情地对镇村干部:“刘干部是他这辈子见到的最好的干部。”后来,还亲自在塘里抓了几十只龙虾送给刘干部吃……这样的事例,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的新塘村,刘超满怀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工作队同仁和支村两委及全村人们的和衷共济,不久的将来,一个富裕发展和谐相融,美丽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新塘一定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