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反思的教训
得税的标准问题做调整,比如对于有些行业、企业能不能在刺激有效供给方面降点税,最后还是有利于经济增长,最后还是有利于财政收入。这方面还可以做。刚才说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其实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全球不平衡,中国这边是出口主导,高储蓄低消费,美国是低储蓄高消费,所以不平衡。美国已经次贷危机了,我们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是从根本上扭转出口主导的正常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来协助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坚持说中国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一定坚持下去的,不能动摇的,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实际上是媒体误读了,我讲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是讲人民币增值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始终很清醒,美国教训、日本教训都告诉你必须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但是我第二句话讲的,媒体不愿意做具体的报道。当前我们从紧的力度合适不合适,是过紧还是正好,我认为按照贷款的增长额减去国家增长率以后的实际增长来看,7月份的贷款实际增长6点几,8月份是5点几。我的观点是过紧了,应该放松,这个媒体没报道。如果把它变成对央行制订财政的机构,对银行是什么建议。我说这个话是在降息之前说的,当然银行不一定是按照我的思路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应该从华尔街的教训中学习些什么。我觉得这次是加强了人们对国家领导能力的信心,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年都很好地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几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也抵御住了外界的冲击。现在新的参与者也加入进了世界经济舞台,中东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中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美国也许将不再是一枝独秀。
扩大内须
老百姓已经开始不消费了,开始减少消费了。这一点我们得要特别地引起警惕,因为对中国这样的以出口为非常重要的推动gdp增长的国家来说,美国经济放缓,(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对我们冲击非常大。像2001年,美国经济当时衰退的时候,我们的出口就从30%几一下滑到6%左右。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当美国的需求下降的时候,对我们出口的这种需求的下降这种影响。当外部需求明显减少的时候,我们是否选择已经不是很多了,唯一的选择就是拉动内部的需求。中国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整个的全球经济现在看来都成了问题,那么这时候以出口为主的,或者说出口拉动的我们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所以我们现在得赶紧采取一些措施,使我们内需要增加,来补偿一部分这种外需减少的这种影响。我们刚才看到美国的民众的确开始减少消费了,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刚才也聊到了中国的应对策略,那么首先我们想应该再提一下温总理那句名言,在天津达沃斯峰会上说的,他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投资者来说,但是这种信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从哪里来。首先得要从我们自己的这个应对政策方面来,因为从情况看来,这个我们的外需会下降,这已经是,应该来说是很清楚的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的出口企业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现在就靠我们内需来启动起来。您赞成我们中国现在动用外汇储备或者说我们的主权基金,开始投资华尔街的这些金融机构,或者是美国这种优秀的上市公司,现在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吗。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市场上一直在讨论的抄底问题,我们现在一共有三部分钱,一部分钱是外汇储备,这部分应该来说是对国家来说减低风险的非常重要的一笔资产,这笔资产药非常谨慎,非常保守地投资。第二笔钱是我们中国投资公司,因为它毕竟是国家的钱,那么也得要相对比较谨慎。第三个是我们企业对外的投资,对于这部分我觉得倒可以更开放一些,因为从企业来说,它更了解它的对手。那我们再回到您刚才提到的内需得这个话题上来,拉动内需谈何容易。日本当时进入萧条期的时候,说了十几年要拉动内需,也没有拉起来,我们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上,拉动内需的政策很多,但是效率好像也并不是很高。这个启动内需,可能我们要有更宽的思路,或者说更多的方式。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比如我们的中小企业,目前我们中小企业是比较困难的情况,那么如果我们在中小企业融资这个领域如果我们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来,很可能它就会能够制造大量的内需。我觉得另外一个内需的领域就是民生领域。这个从很长时间来说,我们对民生的投入是不够的,这里头很多的领域,你比如说卫生、医疗领域,比如说教育领域,比如说养老保险,比如说低保,因为就是所谓后顾之忧的问题,如果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等等这些问题得到一些缓解的话,那么可能对每个人都不用存那么多钱,现在中国的这个储蓄率是太高了。看来是全球同此凉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很多中国应对的策略,提到了拉动内需,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另外一个热议的话题,甚至是辩论的话题,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我们连洗澡带过河,接着应对这
场危机的这个契机,把我们的经济也成功地转型。这个事情正好是我们进行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的一个催化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做的好的话,很可能从此以后,能够把我们中国经济从外向型为主变成以内向型为主,那么这样的话呢,实际上就打破了原来那种不够平衡的这种经济模式。那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向着转型的这个方向努力,我们需要先看到一些亮点,很比如说刚才说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融资的发展,包括我们民生部分的投资,包括我们节能、环保,那么为什么这些目前都还不太赚钱呢。它是因为我们目前的价格机制理的不太顺。你比如说节能,现在节能并不太赚钱,为什么。因为我们能源价格太低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煤炭、火电厂对环境的污染,把这些全部考虑进去,把这个价格加上去的话,很可能太阳能、风能本身也是赚钱的。另外一些领域,你比如说我们刚刚开完了奥运会,在国外很多国家,这种体育这部分要占到gdp的10%左右,而这块在我们几乎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能不能趁着奥运的东风,真正地做一个全民的健身运动,全民的体育运动,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但是现在目前外部的经济环境如此地不利于我们的发展,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完成这种蜕变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那么这个时滞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一个空窗期,出现一个以几年为单位的一个萧条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全球的这种大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们还想保持我们去年的11.9%(gdp增速)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目前来说“少输就是赢”,如果我们顶过去了,如果我们少输了,那么经过这么一轮大洗牌以后,很可能反而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又一个契机,坏事能够变成好事。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由于金融实行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帐户受到管制,开放程度较低,因此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远不如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快,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传染到我国,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gdp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长久以来,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目前对外贸易下降而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势必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例如在广东、浙江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
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从以上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正遭遇一场寒冬:投资锐减、股市低迷、失业率上升等等。要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各国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的泡沫
目前房价及股指呈现虚假高昂,是被金融炒家“炒”起来的。虚拟经济指数的高涨,绝对不是经济繁荣的标志,恰恰是由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高房价以及股市高指数背后其实都映现着金融炒作: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极高,有数字据说高达一半以上。其实,所谓亿万“地王”的出现正是经济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为某些上市企业从股市圈到的巨额资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积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盈利项目。当今中国股市纯粹是内外大庄家的提款机。股指高昂背后映现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高度不景气,银行及企业均有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庄家进入股市圈钱博弈。中国股市没有退市机制,再烂而不盈利的产业和股票,只要有大户坐庄,照样可以圈到钱。
2.基本生产资料要素以及消费物价,近年以来节节攀高。
一些中国经济学人也跟着美国人大谈特谈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殊不知,洋鬼所谓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以外币为单位以及国外物价为参照下,中国的货币单位(所谓购买力平价)以及物价普遍被低估了。
换句话说,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现在不仅币值太低,而且是物价太低了,二者应当同步高涨上去(实际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联动关系)。这些盲目跟着洋人喊的国内经济学人,一面在高叫国内发生“通货膨胀”,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币应尽快升值,也就是说让被人民币估值的全部中国物价对国外货币同步高幅度升值——这些天真的中国经济学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吗。中国经济泡沫迄今维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体系仍呈半封闭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物价与国际不接轨,多种经济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否则,金融风暴随时将在一瞬间,由于国际金融动荡而突发传递到中国。
人民币升值
长远看,汇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今年政策的重头戏是要“调结构”,一年多前,美国经济衰退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2007年我国gdp增速中出口带动部分达2%—3%(从gdp恒等式来看,尚未考虑出口的乘数效应),到2009年就变成-3.9%,落差如此之大使得我国经济非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对出口的依赖过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手段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人民币升值也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正是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20%多的升值,促使许多企业从沿海地区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内陆地区出现追赶沿海的现象,解决了返乡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因此内陆地区或者说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快,有利于提振我国整体的消费增长。同时这几年当中,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较低端的消费杂项产品,包括鞋子衣服占比明显下降,而较高端的像电子设备、运输设备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占比也明显提高。这也显示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内的政策促使我们出口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
经济泡沫可能破裂中国的几个支柱性产业,轻工制造业的出口、汽车业、房地产业。可以说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如果人民币升值,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制造业。当制造业疲软和低迷时,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彩票厥艿搅跋欤耸钡氖б德时厝簧仙鞘形薹ㄕ业焦ぷ鳎
罅康呐┟窆ぞ突岱迪绱祷虼邮缕渌墓ぷ鳎隹谑找娴募跎倩岽蟠蟮亟档凸液偷胤降乃笆眨佣跋煺府的投资和相应的社会福利。
当然有很多人都在喊加大内需,但内需的拉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支出占据了普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人们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势必减少。其次,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公平化,那些消费能力巨大的中等收入的人群和企业承担了社会绝大部分税收,这无形中缩小了社会中低层次的消费能力。
内需没有一个强劲的拉升,人民币一旦升值,出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不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低端制造业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一旦减少,而内需又无法消化出口的剩余,大量的企业就会遭遇财务危机,从而停止经营。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的增加,随着失业率的攀升,“啃老一族”的后继收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房屋的贷款将会成为部分人群的巨大负担,当这种失业再次蔓延的时候,违约还款的事件就会逐渐增加,这就是美国的房贷危机。
再看房价,对于中国经济现状来说,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通货膨胀形势正日趋严峻。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对遏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但是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加剧开发商和投机者炒房进一步推高房价,酿造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房地产泡沫和投机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社会财富分化,普通人财富被房地产商和银行、投机者掠夺。
只有在解决了房地产泡沫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才是安全的。否则,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扩大,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灾难。
城市居民资产会缩水中国很多城市居民只知道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将会受到影响,却不知道,热钱流进中国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热钱流入,一是推高资产泡沫,和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一样,人民币升值对整体中国股市的影响将取决于升值的速度。如果升值是在数月或数年里逐步进行的,那可能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热钱”流入中国,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相比之下,突然和一次性升值,可能会被视为中国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证据,从而冷却国内的股价和房价。
二是输入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在国内的大幅贬值。出口受到影响,社会就业出现问题,社会购买力的困窘直接影响中国的内需。城市居民应妥善安排个人财富,配置良好资产。重要的是,要打通中国中小投资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
开头
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
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比如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10.6%,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10.1%,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跟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是,在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个层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前面一段时间已屡次调低利率,表明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当松动。我们仍要高度关注物价变化,继续努力防控通货膨胀,但是有必要适当地松动总量控制,这方面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第二个层面,从财政政策的侧重点看,当前应在原来稳健框架之下优化结构的着力点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从综合支撑效应上优化经济运行现状,避免”硬着陆”,并有助于增加企业层面的效益水平和增强总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具体看来,从2008年开始,财政已带动其他资金陆续投入灾后重建,几年内将有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并已在近期作出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措以阻止或减轻出口企业的颓势,同时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各项事业中继续积极投入,为社会成员消解”后顾之忧”,改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比如,在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提升,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这包括: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如从2007
年开始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在医疗基本保障方面,把可用的资金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已经有进步,把原来比较模糊的经济适用房概念淡化,而明确地把财政资金重点放在廉租房建设上。此外,还包括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也体现为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包括支持十多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第三个层面,应该适当考虑结构性的税收调整。前不久,配合着货币政策的动作,利息税已暂停征收。另外,很有希望的是,随着整个经济热度上升问题不再成为一个压力,我们有机会把增值税转型推到全国,而不再限于东北地区和中部的二十几个工业城市。在优化企业所得税制方面,应该抓紧细化实施细则,有所区别地对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经济行为和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优惠的支持。还应该看到,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推出资源税的较大调整,虽然看起来这是对初级资源产品增加税负而会抬高其产品价格的举措,但是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导各类主体更珍惜地使用资源,更积极地开发节约使用资源的工艺、技术和项目,是一项必须要做的重要税制改革。
第三篇:正确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正确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林毅夫
自去年以来的东亚金融风暴,给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韩、泰、马、印尼等国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一下倒退10多年。
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导火线是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太高,储蓄者对银行体系和本国货币的币值丧失了信心,因而给国际金融炒家提供了狙击本国货币的机会。国际炒家先向银行借入当地货币,然后拿到外汇市场上去抛售。政府为了维系汇率的稳定,拿出国内的外汇储备去托市,但国内储蓄者见到国内货币受到狙击,信心随之崩溃,也争相抛售本国货币,改持外币以保值,外汇市场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为了维系脆弱的汇率,数百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几日之内即耗尽,等外汇储备用尽,中央银行再也无力去托市,外汇市场出现崩盘,短短几个月,币值贬低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八十。这些国家短期外债又太多,为了还债,只好接受苛刻的条件,向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丧失了按国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的自主权。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未开放,人民币不能随意自由买卖,外汇储备丰富,外债也少,是少数几个不受这场金融风暴直接冲击的东亚国家。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使东亚国家的货币免于新一轮的竞相贬值,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东亚国家早日走出这场危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低,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外贸体系是必然要走的道路。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很脆弱,银行不良债务的比例偏高,为了避免金融风暴将来在我国发生,我们应该分析清楚东亚国家银行不良债务偏高的原因,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将危机消除于未发之时。
东亚国家银行不良债务偏高的第一个导因是泡沫经济的破灭。泡沫经济又可分为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房地产泡沫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上从日本、韩国,下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几乎是无一幸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规律的内在原因,也有人为政策的外在原因。东亚国家和地区,总的情况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和人少地多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下,东亚的土地价格将会相对的高。但造成房地产泡沫更关键的因素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供给弹性越小的要素的价格会增长得越快,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因此,价格的上涨也会最大。尤其,在东亚的国家,其经济活动经常集中于像日本的东京、大阪、韩国的汉城、泰国的曼谷、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大城市,这更加限制了土地的供给弹性。由于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大家预期土地的价格会快速上涨,为了赚取土地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许多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因此更加速了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当大家看到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就大胆以购买到的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
款来进行房地产投资。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而且,房地产的价格只涨不跌,银行以为房地产抵押贷款万无一失,所以不少银行发放过量的房地产贷款。但不幸的是,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因各种原因而放慢时,价格跌得最惨的也将是供给弹性最小的土地和房地产业,而房地产投资者看到房地产价格下跌,为了保护投资利益,竞相抛售,使房地产价格直线下落,泡沫随之破裂,原来万无一失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也就成了不良的呆帐、坏帐。
东亚国家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第二个原因是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股票市场泡沫产生的机制和房地产泡沫相似。在短期内,股票的供给弹性有限,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大家看到股票价格普遍上升,为了赚取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大量资金涌向股市,推动了股市的狂飙,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了股票分红所能支撑的水平。涌向股市的资金中有不少是以股票为抵押的银行贷款。和房地产市场一样,当经济发展减缓时,股市泡沫随即破灭,以股票为抵押的银行贷款也就变成了不良贷款。
东南亚国家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另一类重要原因是银行将可贷资金投向效益低的行业和企业。许多以高额银行贷款建立起来的项目,建成后利润低无法付息还本,银行贷出去的钱逐渐变成呆帐、坏帐。这样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开始减少,银行资金紧缩,利率提高,还不起银行贷款的企业增加,可贷资金进一步减少,利率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便迅速膨胀起来。一方面,这种膨胀一旦到了储蓄者对某一家银行失去信心,该银行就会出现挤提而崩溃。而
一、二家银行的崩溃经常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许多家银行同时发生挤提,从而爆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如果经济中已存在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经济增长减缓,也可能导致前面论述的泡沫经济的破裂而引发金融危机。
以银行贷款来支撑低效益行业的扩张又可分成两类情况。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好高骛远,不顾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盲目追求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东亚地区,即使是发展最快速的四小龙,国内资金的拥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相对稀缺的阶段,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不具有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重化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为了支持这类型产业的扩张,政府以人为方式压低银行利率,并指令银行贷款支持这类型项目。由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规模一般很大,单靠国内自有资金尚不足以支撑这类型产业的大规模扩张,因此它们便大量向国外举债。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到底不是资金相对稀缺的东亚国家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在政府的支持下,这类型产业可以建起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成本较高,只有以亏本的方式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导致投资于这类型项目的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国内外的银行贷款变成呆帐、坏帐。
在上述类型的问题中,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国在70年代以前的发展,以充分利用国内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70年代以后开始以政府政策扶持少数几家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重工、重化、汽车和微电子产业。但建起来的产业资金利润率极低,不仅难于还本付息,有时企业连维持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都成问题。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这些企业就以建设新项目为借口,去向银行借款,用借来的钱去维持已建项目的运转。国内银行借不到钱,就向国外银行借。开始时,外债少,信用等级高,而且,经济处于扩张期,借款容易。企业集团以债养债,规模越来越大,负债率也越来越高,30家主要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率为350%,有些竞达1200%,而资金利润率却越来越低,达不到0.5%。当外债高到一定比例,外国银行和投资者看到韩国企业利润率低,对还本付息失去了信心,
不再给予新的信贷,并开始回收资金。大型企业集团立即陷于岌岌可危的状况,开始有
一、二家维持不住而倒闭,这影响到投资者对大型企业集团和韩国经济的信心,进而韩国的汇市、股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恐慌,在经济扩张期形成的泡沫破裂,外汇和金融市场双双出现危机。存在于韩国大企业集团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存在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及早形成支撑下一个繁荣周期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是提高经济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王荣飞认为。
目前,江苏已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和现实条件,选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物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前期发展,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为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上海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从建设资金中“切”出100亿建立专项资金。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与北京、上海、重庆等7省市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参与,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真正过去,新的全球竞争烽烟再起。在这场全球竞争中,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中国的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承载着重塑经济竞争力、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重任,扬帆再启航——“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前行航程,已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