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县域金融支持的重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形成风险
过去大中城
市为提高综合实力,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附加值的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行业如火电、水泥、造纸、纺织、化工等转移到离城市不远、交通便利的县域农村地区,逐渐成为当地金融支持的重点企业,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予以支持,并成为当地县经济发展的规模企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不断从环保角度、技术角度加大对这些产业行业限制,这些行业企业受各方面限制挤压,企业资金链中断,生产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企业贷款形成不良,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小额农户贷款无疑是火中送炭,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非常好的办法,这样好的办法,农村金融机构却难发放。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出现小额农贷冒名借款、化整为零等违规行为,出现逾期贷款的催收不积极、逃废债务的行为,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出现小额贷款不想放、大额贷款不敢放的问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形成不良后清收手段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一旦形成风险,小额农贷难以收回。如目前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殃及到农村奶牛养殖行业,元氏县奶牛养殖户损失惨重,牛奶价格从2元/斤一下跌到了1元/斤,由于滞销,出现养殖户免费供应本地居民喝牛奶现象。
三、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民贷款难
目前农村信贷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缺乏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担保体系,农业向特色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中,出现风险损失只能由农村企业或农户承担,造成信贷风险,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我们对银行员工、中小企业和农民调查了解,有85%以上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难以取得银行贷款支持,他们反映: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条件高,贷款规模及审批权限限制,担保抵押无法落实。
四、信用社改革对“三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当前进行的农村信用社系统机构改革,县信用联社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唯一法人机构,乡镇基层信用社成为联社的下属机构,基层信用社只有很小的贷款权限,信用社放款权限受到很大限制,二是信用社对信贷人员考核过于严格,而对信贷员不作为行为很少考核,信贷人员放贷存有畏惧心里,有的信贷人员宁可不放款也不承担贷款风险责任,使急需贷款的企业和农户很难得到信贷支持,三是由于办理贴现业务风险小,收益快,信用社热衷于办理贴现业务,四是由于机构改革,信用社一些领导、信贷人员工作变动,有的贷款企业或贷款户只认原来信贷员,对催收贷款增加了很大难度。
五、对策建议
一是做好县域农村产业行业的转化。对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县域农村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一些火电、水泥、造纸、纺织、化工等行业,国家不要一棍子打死,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补贴等予以转产,企业转产给予其相应的时间,维护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和谐。
二是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新的营销项目。县域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所作为,积极开拓新的营销项目工程,政府部门努力提供优良的建设项目,如元氏县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蟠龙工业供水农村基础改造项目,2008年准备支持的元氏县东张工业园区路网改造项目,元氏县槐河综合治理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石家庄红旗大街南延元氏路段路网建设项目等。
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以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导,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四是建立农村保险体系,积极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农村经济抗灾和补偿能力,有效降低农业贷款风险。
五是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社会征信宣传教育,为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和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企业和农民信用意识的提高。
六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小额农贷发放考核体系。可尝试改革创新小额农贷管理模式,成立由若干家农户组成的农户互助组织,信用社人员负责对互助组织中的农户进行诚信及生产经营方面的资格审查,同时要求互助组织全体成员与信用社签订“诚信互助协议”,信用社人员贷款发放可采取“集中审核、批量发放”的方式,减少贷款管理成本和信用人员少的问题,互助组织成员一户出现违规行为直接影响到互助组织其他成员的利益,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制约与互相激励的机制,以些来降低
信贷风险。
第二篇:浅谈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浅谈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银行业的金融服务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缩小城乡差距,支持“三农”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思考,以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问题创新思考
一、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情况
(一)我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的组成
目前,我国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1.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大型上市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服务“三农”是农行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它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各地,成为中国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现代化商业银行。但是如今农行在乡镇已经没有网点,至少要到县城里才有,所以虽然名曰“农业银行”,也有涉农贷款,但是主要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业,很少向农户贷款,与农民的联系并不密切,农户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与农行打交道,享受不到其提供的金融服务。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截止2008年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遍布乡镇,几乎每个乡镇的集市上都会有邮储的营业网点,可以说与农民的联系比较密切,大多数农民都与其存在着借贷关系,所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服务在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有着很大影响。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它的成立是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功能建设不足的必然结果。1998年以后,其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的功能被取消,主要负责粮棉油的收购与储备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它并不向一般涉农企业农户贷款,很多农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的金融服务对农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4.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它是农民最熟悉的金融机构,在村镇街道上随处可见,虽然已不具有合作的性质,但它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农村提供着基础的金融服务。
5.村镇银行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
村镇银行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时期,网点还比较少,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还没有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都不属于正规金融机构,在此不做详细论述。综上可知,对于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来说,可以直接接受其服务的国家正规的金融机构只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少数农村合作银行,所以,农村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是低下的。
(二)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借贷需求存在很大缺口
下面给出一个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农村金融调查报告来说明这个问题。
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种植经济作物茶叶,在农闲的时候会外出打工。虽然信阳毛尖很出名,在外面卖的挺贵,但在依靠茶叶为生的这个村里,茶叶却卖得很便宜。因为该地交通不便,经营茶叶的大商人都不会去,只有一些小商小贩收茶叶,而且茶叶都没经过深加工,大多数农户都卖的是生茶,农业机械化水平极低。
这次调查的农户共有13人,从问卷结果上看,(1)农户的借款额度小,以短期借款为主且非常分散,这是由家庭经营规模决定的,用于家庭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借款需求规模不大,多在几千甚至几百之间,这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原则是矛盾的;(2)借款渠道大多数从亲戚处借得,从正规金融机构借的少,原因是从亲朋好友那里比较容易借到,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则手续复杂还需要担保,而且从亲朋好友那里大都是无息贷款,还款的自由度大,但是这样不利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3)从借款农户特征看,越是富裕的农户由于有实力,所以农村金融机构也乐于贷款给他们,而靠借款度日的农户由于缺乏担保,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对其贷款,这样农村金融机构就没有尽到服务农民的责任;(4)商业银行吸收富裕农户存款,给予农户的贷款却很少,说明商业银行退出农村的贷款市场,却没有退出农村的存款市场。由此可见,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的借贷需求存在很大缺口。
2.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基础设施薄弱,竞争缺失
由于目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规模的限制,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机构进行了撤并和收缩,使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服务功能大量减少。特别是在乡镇里根本没有四大行的网点,一般只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但是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农信社等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都是不能与四大行相比的,它们提供的金融服务是较低水平的。而且,由于没有其他金融机构与其竞争,农民只能选择把钱存到邮储或农信社,这也导致了它们不思进取,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
3.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供给不断弱化
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网点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因为受人员、机构、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在市场化改革中,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从业人员数量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2008年末,全国县域机构的网点数量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县域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金融从业人员43.8万人,比2004年减少3.8万人。*2004年、2008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比较(单位:万人(个))
项目20042007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13.381112.4县域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网点3.27432.6金融从业人员47.643.8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1.68841.31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比重(%)12.610.6*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2009年08月4.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增加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的不稳定性除了正规金融外,当今农村还存在非正规金融,其主要形式有很多,从现有的文献看,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金融的形式主要包括私人借贷(包括高利贷)、借贷经纪、储金会、地下银行或地下钱庄、商业信用等。
其中,私人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信用形式,而且在现今农村的存在也最普遍。私人借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借贷期限短,金额也不大,借贷关系主要是在相互比较熟悉的人之间进行,私人借贷一般分为营利性放款和互助性放款,营利性放款利率通常很高,而互助性放款不仅没有固定的归还期限,而且没有或只需要很少的利息。但是,营利性放款很多都属于高利贷,这是一种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活动。其他的,借贷经纪、地下银行等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一般都缺乏正规的领导和运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结果,有些非正规金融机构还存在非法集资的现象,加剧的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每年有高达51.3%的借贷来源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其中向亲友邻里的农户占46.9%,其他多种形式占4.4%,因此,农村的非正规金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消失,这将影响农村正常的金融服务。
5.农村基层银行业金融网点较少,金融服务不到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9月末,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占全国乡镇总数的8.3%)。金融机构对偏远农村服务辐射力弱,存款取款等简单业务都要到镇上或县城的网点进行,特别是农保款、农村补贴领取和逢年过节、下种施肥等农户用款比较集中的时间,往往在每个网点都排起长队,这不仅增加了银行柜台服务的压力,也给农民带来了不便。而且,乡镇的农村金融网点一般都没有自动取款机,在银行工作人员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之外,人们都无法办理存取款等各种业务,会耽误很多事情。
特别是农村基层网点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有很多都不规范,例如,有一次我去取我爸存的到期的定期存款,我拿着爸爸和自己的身份证原件,还有存单到窗口取钱,没想到那个柜员看了存单之后直接把钱递给我了,没有看任何人的身份证,我很郁闷的数好钱就走了。由此可见,很多农村基层金融网点的服务很不到位,更别说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了。
6.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理念落后,缺乏服务创新
当前,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中存在年龄老化、人员素质低等多种问题。一些窗口临柜人员服务态度很差,对待客户通常都很冷淡,甚至经常对办理业务的农民大吵大吼,这种现象我见过很多次;一些信贷人员看农民们不懂金融知识,竟然忽悠他们把本来用于存款的钱买保险,农民当时还不知道,以为自己存了两万定期呢,回去后妻子发现单子明明是一张某保险公司的保单„„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身边,当时那段时间有很多农民都上当受骗了;大多数员工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业务工作开拓性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金融创新的切入点,而更多地是应付上级考核检查。所以业务品种创新比较欠缺,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7.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支付结算方式和产品单一
(1)业务技术含量低、结算手段落后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落后的显著特征,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的业务发展速度。由于近几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以及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村地区对银行业金融服务特别是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农村地区结算方式单一,基层农村社的结算方式主要是电汇、信汇,票据以现金支票结算为主,延缓了资金的支付结算速度。
(2)在产品的设计上从自身的风险防范和业务流程上考虑较多,对客户的需要和方便考虑少,现有产品针对性不强。
(3)产品的创新集中于资产和负债业务,在衍生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方面基本空白,难以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现有产品多元化不够,即使富裕的农户也不能享受其他的理财产品。
二、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的思考
(一)重构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
1.对农行的职能重新定位。农业银行要适应城乡一体化趋势,改变目前主要服务大中型企业和垄断部门的现状,充分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的整体优势,逐步调整战略重心,转变业务结构。在网点布局上,由服务大中城市逐步向县域、农村转变;在客户结构上,由主要营销大客户向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转变;在产品开发上,要将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作为重点。
2.加快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进程。建议邮政储蓄银行加强资产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的开办进程,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真正办成一家网络强大、功能齐全,主要定位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3.明确农发行的职能定位。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农发行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要通过国家粮棉储备、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政策性业务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将政府信用的资源和能量转化成资本、转化成价值、转化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更好服务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4.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解决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小、人才匮乏、经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应按照市场原则、股份制方向,主要采取以地(市)为单位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形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
5.限制中小银行盲目扩张。目前我国有不少银行远远偏离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向。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限制中小银行的盲目扩张,引导其制定清晰科学的战略规划,避免片面求大和跨区域扩张。
(二)提高创新意识,提供特色银行业金融服务1.创新的必要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立足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从环保的角度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做好一个整体规划,重点对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做出明确规划,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千遍一律,要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重建房、重修路,轻垃圾搜集、轻污水处理的局面,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污水综合有效处理。
5、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整治农村污染企业。对农村新建企业要加强规划布局,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关。对农村现有企业,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要打击整治工业污染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6、实行目标考核,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业绩挂钩,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