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问题性信息的困难与对策
报送问题性信息的困难与对策
曾革新刘庆廖华
问题性信息又称负面信息、忧信息,是专门反映逆向动态的信息。问题性信息作为党政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有些地方至今依然存在着忧信息上报难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情况收集难。一些单位的领导误认为收集反馈负面信息就是挑毛病、揭问题,觉得不体面,因而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有的甚至设置障碍,使得负面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捕捉。
二是把握尺度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工作中或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涉及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现行政策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往往不一,信息人员难以下结论,不好上报。
三是及时上报难。信息人员了解到一条负面信息后,有些分管领导担心报上去对自己的工作不利,往往以“需要核对事实”为由,拖着不让上报,或者以“自己内部处理”为托辞中途截留,结果使一些应当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
四是关系处理难。当忧信息被上级刊物采用,特别是得到上级主要领导专门批示后,相关单位的领导错误地认为信息部门在上级那里揭了他们的短,亮了他们的丑,心里很不高兴。有的找到信息部门辩解、质问,有的在上下领导层中游说、活动,竭力消除所谓“影响”,有的甚至对信息人员横加指责,使信息人员产生了报忧之忧。
这些情况表明,“报忧难”主要难在一些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上,难在一些信息人员的写作技巧上,难在一些党政机关的效应评估上。因此,报送问题性应当把转变三种观念作为主要对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写作信息是对调查和收集的情况整理、加工、成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报忧信息来说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麻烦。一条有价值、有影响的负面信息通常是内容与写作技巧的完美结合。在编写忧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形式上,要开门见山。信息是写给领导看的,领导的时间不宜多占。因此,既不要讲空话套话,也不要拐弯抹角,要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就写什么原因。从栏目上看,可开设专栏,如“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与建议”等;从标题上看,可直接点明,以引人注目,如“××社区农民工工资兑现难度大”、“建议研究解决反腐败斗争中的有关政策性问题”;从内容上看,文章的开头,可用画龙点睛的语句把所要反映的问题指出来,如“6月份对××社区百家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产值、税收呈现下降态势”。
——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报忧信息同报喜信息一样,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不能事无巨细什么都写,什么都报。报忧信息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实施决策和执行政策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反馈这类信息,有利于上级领导完善决策,化解难点,推动决策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2)基层群众渴求解决的“热点”问题。如群众谈论较多、比较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市场物价问题和管理部门乱收费的问题。上级领导掌握了这类信息,也就掌握了社情民意,就可能采取措施,避免和克服工作中的失误。(3)上级的决策、政策同基层实际工作有矛盾的问题。及时反映这类问题,有利于上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