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

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讨

鲜鹏

2012-12-1915:18:02来源:

【英文标题】

onthepatternofcooperativeestablishmentandsharing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inwesternregion

(libraryofgansu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lanzhou,730070)

【作者简介】

鲜鹏,男,1967年生,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兰州730070

【内容提要】

文章在对已有的各种共建共事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西部地区实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并对这一方案实施的基础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方案的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thepapermakesasolution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thatmeetsthewesternregion,whichisbasedontheanalyticalresearchofvariousmodes.aswellasanalyzesthebasisandfeasibilityofthissolution,andstudiesthescopeofimplementation,organizationalsystems,resourcesandservices,specificimplementationplan,safeguardmeasur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otherspecificissuesofthesolution.

【关键词】

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westernregion/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resourcesharing.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图书情报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都使这种变革更为具体,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和服务理念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传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现在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以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真切、触手可及。

1问题的提出

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于西部地区图书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信息资源贫乏,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低,不仅与东部地区的信息差距十分明显,就是区域内各系统图书馆、系统内大中小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也很巨大。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要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通过合作来缩小西部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差距,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却具有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就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1研究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一直受到理论界、相关工作部门和各图书馆的重视,关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直以来是图书情报界的热点和重点,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是,有关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内容并不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通过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年度数据的检索,相关的研究论文大约有30多篇。从分布的年份上看,近两年关注度有所增加,但大多数研究成果是泛泛而谈,主要讲共建共享在西部图书馆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具体的实现方式、方法和典型案例很少,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肖蕾提出了实现西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五条措施[1],认为应该网络化管理,做好网上资源的共建共享;张晓敏提出了西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实施策略[2],提到了宏观管理和馆际合作两个方面;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姜晓提出了“统一规划、分省(自治区)建设、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模式总体思路,以及实现这一思路的管理模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网络技术模式[3];甘肃省图书馆的郭向东、陈军提出了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享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三级流通模式”[4];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李仲良提出要构建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5];马梅就青海省的情况提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走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6];于宁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模式,建议成立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首的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和以内蒙古图书馆为首的公共图书馆协作中心[7]。这些观点虽然不乏亮点,但大多数都太宏观,过于一般化。特别是谈问题的比较多,涉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显得空洞,可操作性比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实现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开展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共建共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实施效果不明显,不便于读者充分享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在西部地区,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和系统内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院所系统图书馆和其他系统图书馆内省一级的图书馆相对较好,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但资源利用率低、重复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中小图书馆大多资源匮乏,处于一年只能订几份报刊的状况,基本不具备信息服务能力。要在发展水平相差如此悬殊的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开展共建共享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共建共享技术方案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2已有的实现模式及评价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按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8]。传统型主要是指通过协调采购、联合编目、资料交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形式进行的资源共建共享,一般以传统纸质信息资源为对象。现代型以广义的信息资源为对象,依托互联网络和其他信息传播技术,通过资源数字化建设、资源组织和整合、信息高效检索与快速传递技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在专有网络和虚拟网络上的传递和共享。按共享的区域范围,可分为垂直型(纵向)和水平型(横向)两种。垂直型模式是指在具有垂直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不同层次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两种实现形式;水平型模式则是指在同一地区不同系统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有区域性跨系统和全国性跨系统两种实现形式。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地区性的主要有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等,系统内的则有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各省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浙江和安徽等省建立的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虚拟专网。

纵观这些模式,它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建设及自身功能、服务方式等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但从合作方式上看,不外乎三种模式[9]:共建共享式、会员制、联合办馆式。共建共享式对地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协调互补以及成员馆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有着积极作用,但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会员制模式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会员单位之间依靠协议进行约束,非常适合地区间的馆际信息资源在虚拟空间的利用和传播;联合办馆式的特点是成员馆之间合作较为密切,不仅在信息资源方面,甚至还包括人事、岗位、经费的管理、使用上都可进行协调,比较适合区域性、小范围、服务性质和对象相近的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

3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选择

从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图书情报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图书馆形态、服务方式、资源结构、读者对象、服务理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随之经历了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合作馆藏、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的漫长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不同时期图书馆工作和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图书馆人的观念变化。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的各种成果,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那么,适应今天西部地区图书馆实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如何选择。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一是技术上要简单可行,二是要方便资源的存取利用,三是方案要经济实用,四是要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五是要能够可持续发展。以这些要求为基础,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还应该充分考虑和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充分考虑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抓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机遇,走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其中,虚拟网络(vpn)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就为处于困难中的西部地区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依靠这条出路,西部地区中小图书馆可以在较低的门槛下,经费上不用太多地支付就可以很轻松地享有较大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3.1vpn技术及其优势

vpn是英文virtualprivatenetwork的缩写,中文译为虚拟专用网。它是利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在开放的internet上建立起来的私有专用模拟网络。在这个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不需要传统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internet资源动态组成,通过这种虚拟网络,可以实现安全的远程的端到端的数据通讯,实现网络内部的资源共享。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7]于宁.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

[8]向英明,罗爱静.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8).

[9]谢春枝.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