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根据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和目标,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设置相关科研课题。
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设置基于“开放、创新”原则,面向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科研单位,支持国内外同行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倡创新,公平竞争。
实验室对开放课题实施严格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强化与补充功能。
开放课题的经费管理,需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关于经费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开放课题的设置、申请与评审
实验室于每年12月初发布年度申请指南,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设置课题。每年12月实验室集中受理开放课题申请,申请书须于12月31日前提交实验室。
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为1年。
开放课题的申请者一般应是在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同一年度内,每个人只能申请一个开放课题。
申请人须认真填写课题申请书(附录一),并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
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批。每年3月底前公布审批结果,并将结果通知本人。次月底完成计划任务书的签定。批准立项的课题从当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三、开放课题承担人的权利和义务
课题承担者在接到开放课题批准通知后,应尽快作好开题的准备工作,撰写计划任务书(附录二),阐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可行性、进度计划,并核实本实验室现有设备是否满足课题要求。
开放课题承担人每年应以实验室客座人员的身份,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3个月,以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开放课题承担者须按要求每半年提交一次课题进展报告,由实验室组织对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评审意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未通过验收或评议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请新的课题。
七、附则
本办法由实验室负责解释,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