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探讨
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
基于《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对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能力、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信息社会责任制度、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几方面来理解。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即了解信息社会责任是什么,能自觉履行个人数字活动中的职责,并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信息社会责任能力即在履行责任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技能或达到的效率;信息社会责任行为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现的外在行动;信息社会责任制度是要求群体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即信息社会成员以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以上几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即“信息社会责任”素养。除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之外,其他内容标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水平部分都有对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描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①预判信息安全风险;②对信息系统的优缺点有批判性认识;③认识到信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对信息社会的调节作用;④尊重知识产权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能力特别强调:①数据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方法及操作;②计算机病毒防治;③个人信息安全。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主要强调:①理解虚拟与现实社会的身份差别;②在交往中维护个人与他人的合法权益。信息社会责任制度主要包括:①信息法律法规;②伦理道德准则。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强调:①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环境、人文问题;②对待技术快速发展的积极态度。
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强调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理解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这意味着需要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发展信息社会责任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行为,理解信息社会制度,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文化。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相辅相成,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托内容的学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信息社会责任制度的教学方法。信息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人与人交往的伦理道德准则涉及网络礼仪、交往中的尊重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信息社会责任制度。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常用的是案例讨论法,特别是一些道德两难情境的讨论,如上页案例1。
5.信息社会责任文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标》,信息社会责任文化部分主要讨论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待技术快速发展的态度。对技术发展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去探究和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上页案例2。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教学方法的举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达成课程目标、适合师生教学实际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灵活处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