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

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

解放军总医院刘丽华

[关键词]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资源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内核作用以及国外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分析了我国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目标停滞、认识偏差、管理角色缺位、标准化滞后是制约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并探讨了在模式转变、资源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促进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1.引言

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竞争的焦点。新时期,提高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将是增强我国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信息资源建设,把信息和知识作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资源,形成了卫生信息资源理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应用体系,加快了全球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步伐,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在继续拉大[1]。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有效进展,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特别是对卫生信息资源价值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从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现状上看。一方面信息总量在不断增加、范围在不断扩展,特别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信息资源在临床诊断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院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另一方面遍及在各个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闲置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信息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利用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使丰富的医院信息资源在承载医疗核心业务的同时,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问题,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辅助临床和管理决策及促进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同步起到信息财富的支撑作用,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发展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2.1目标的停滞性

信息化建设,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并呈阶梯式发展。内容和方向应随着已有基础、技术、内外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的变化而变化。[2][3]。

2.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直到目前为止,总体发展目标大多数仍停滞在软件、硬件、网络等以it技术为内容的定位上。以工业时代电力化建设目标的发展历程为参照:其初始目标是依靠电力设备和技术建设解决照明、取暖等生活问题以及依靠电力动力解决生产问题,随着电力资源的低成本获取和高储备技术的发展,利用电力资源变革生产模式、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同样,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应从初期以引进先进的it技术和方法,进行医院手工作业的自动化转变为目标,随着信息资源的低成本获取、高性能储备及成指数增长,其发展目标应发生战略性的转变。

在未来发展中,以信息资源在业务、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的高效利用为目标,才能够变革传统的经验式医学模式,建立循证医学体系;变革垂直低效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支撑的科学管理体系;变革孤岛式的医学科学研究模式,建立以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为纽带的协同研究模式。

2.2认识的偏倚性

数据与信息的认识

对“医院信息资源”的认识,包括医院管理者、业务技术人员和信息职能部门实施者在内,通常所理解的含义主要是大量的待分析研究、加工处理的数据,对“开发利用”的理解则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广泛采集并建立各种数据库系统。总之,是以数据资料利用为中心的认识。

事实上,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数据是客观事务的原始记录,也被称为sourcedata,信息则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也被成为information。

并不是所有的原始数据都能成为信息,需要在需求驱动下,经过专门的筛选、分析、梳理、归纳,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组织并发布,才能成为信息。网络化医院计算机系统每天都在采集大量的诊疗操作原始数据,将这些海量的数据,按着目标需求,通过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定期进行有的放矢地梳理、归纳和整合,才能将其转化为非常重要的信息。例如:将住院病人日常诊疗过程中的原始数据按医院质量效率管理需求,梳理归纳出病种收治信息、合理用药信息、感染信息、费用信息、新技术开展信息等,就可以用于支持临床诊疗再利用并辅助管理决策,进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诊疗质量效率的目的。

信息资源存在与应用的认识

医院网络信息资源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以医疗事务处理数据为主体的,存储于his后台系统的海量内部信息;二是长期以来不断引进积累的,以科技文献数据库、医学知识数据库为主体的大量外部信息。这些使医院拥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信息资源的存在和拥有与有效利用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我国科

学家尖锐指出的:中国是个数据大国,但不是数据强国,遍及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以临床医师信息拥有与利用不足为例:网络化环境下临床医师每天都将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各类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病人检查、检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动静态图像信息、日趋复杂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信息、不断被报道的疾病诊治新业务技术进展信息、新的药物、材料、仪器设备的问世等海量信息而不堪重负,他们迫切地需要帮助其快速消化这些存在的,呈指数增长的信息,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经济、时间限制条件下最恰当的临床决策[4]。

2.3管理角色缺位

随着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提升,一个新的管理角色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诞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权威的《cio》杂志对cio的定义是:负责一个部门(或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机构高级官员。许多国家或不同的领域对其职能也有着相关的描述,如:cio需要具备业务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需要具有多功能的观念,能将组织的业务调配战略与管理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其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但对于cio在担负着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战略、知识管理、智力资本评估、信息技术战略与业务战略规划与整合,并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企业的角色却是一致的。cio在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信息的有效利用方面承担着领导角色。而目前我国各领域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cio角色普遍缺失。

我国医院his系统的巨大投入、快速发展与信息资源利用匮乏的矛盾,表面看似与数据关联分析整合、数据质量与标准、it人才与技术等问题关联,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投资和预期成效相匹配的管理角色缺位有着重要关系[5][6]。

2.4标准化滞后

在以单一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为主要目标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信息标准化问题表现并不十分突出。随着多系统并行、电子病历的设计与开发、数据集成、信息交换与共享需求的出现,标准化问题日益暴露,特别是在应用系统建设向资源体系建设的转型过程中,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层次更加深入、范围更加广泛的标准化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高度重视包括卫生信息模型、代码、术语、接口、协议等方面的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如:hl7rim、phcdm、nidd、docom

3、snomed、loinc等等。我国2003年卫生信息标准才开始起步,2006年国家卫生部才正式成立卫生信息标准化委员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滞后导致了整个行业在网络化环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http://publish.it168.com/2005/0701/20050701001801.shtml

9)北京统计信息网:《什么叫信息化指数》

http:///lhzl/tjwd_2006/200701/t20070123_8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