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迁校纪实最终定稿
四十载风雨积淀喜结桃李芬芳洛铁人同心同德再续辉煌篇章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迁校纪实
编者按。40年探索发展,40年沧桑巨变。回首四十年来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了历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凝聚了几代洛铁信校人的智慧心血。近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质取胜的发展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学校品牌。然而,学校占地面积狭小,发挥职教作用能力受限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于此,勤勉务实、积极上进的洛铁信校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复兴之路。
览校史峥嵘岁月波澜壮阔催人奋进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前身为交通部电务工程总队焦枝铁路6205勘测设计队筹建的洛阳铁路电务技工学校,1973年经交通部批准成立并于当年招生,隶属于交通部。部制改革后,划归铁道部管理;1978年经铁道部批准为普通中专学校,更名为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1998年经铁道部批准,由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更名为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至今;2000年在部属院校改革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归属问题未能解决。自此,学校踏上了一条强素质求发展,寻组织盼归属的漫漫求进之路,直至2011年1月13日正式移交河南省教育厅管理。
-1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要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2015年要提前完成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的建设目标。这不仅意味着铁路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同时这也为铁路职业院校明确了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
铁路事业蒸蒸日上,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形势火爆,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火爆的就业迎来了喜人的招生,学校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招办下达的招生任务,年均招录新生2000人以上。然而,占地面积狭小,校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招生难”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然而在洛铁信校,学校领导班子的最大困扰却是“五难”:学生上课难、锻炼难、吃饭难、睡觉难、入厕难。
为解决“五难”问题,学校采取的措施被调皮学生编成了顺口溜:“一校六区”上课,教师腾出宿舍;学生楼顶锻炼,教师负责安全。学校职工面对如此“盛景”,骄傲自豪的同时,总会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忧虑。一位老师这样说:“根据国家规划,铁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一片光明,倘若
-3功能报告厅隆重开幕,会议主要议题是。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是否同意学校入驻市职教园区建设新校区议案进行表决。
首先,校工会主席杨建光将关于新校区建设若干问题的议案提交大会进行审议;其次,韩耀煌校长就职工代表提出的关于新校区建设的相关意见进行说明和答复;最后,职工代表对学校入驻市职教园区建设新校区议案进行表决。
会议应出席代表32名,实到会代表30名,因事请假2名;其中赞成票27票,反对票3票,新校区建设议案顺利通过。于此,新校区建设程序正式启动。
进驻伊滨二百职工同心同德当愚公
有首歌这样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每当回想起进驻伊滨道路上这曲曲折折的点点滴滴,每当回想起大家高呼号子、肩挑手抬大搬迁的那整整50历天,心中总会涌起阵阵暖流。这暖流,有辛酸,有自豪,有洛铁信校从建校那一天起流传至今的愚公精神,总会不由自主的有种辛酸之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倘若真有神灵在天,夫子所言当真,那么我就有理由坚信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必将堪当大任。因为它从孕育到降生,一路走来,谈不上饱经沧桑,亦可谓是历经磨难。
-5铁信校四十年的华丽篇章,是他们铸就了洛铁信校今天坚实的臂膀,也只有他们才能擎举起洛铁信校明天更加灿烂的骄阳。
二、如火如荼建校忙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那段时间,在新校区工作的搬运组,最渴望的事情不是休闲娱乐,而仅仅是能睡个午觉。午饭时间,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狼吞虎咽,吃完饭随便找个角落,或靠墙而息,或席地而卧,管他屋外飞沙迷眼,抑或室内滴水成冰。
一个月内平均每人穿破两双运动鞋,磨烂四双手套。人们高呼号子把一台台设备、一箱箱器件、一张张桌椅、一副副床架安全转移到新校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