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和谐烟草演讲稿

和谐烟草,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里,我们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协调与统一。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烟草市场中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当我们看到那些买不到低档烟的农民,要么买烟丝烟末过过烟瘾,要么吸“用硫磺熏过”的假烟时,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不感到汗颜吗。

也许,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作为借口。全国烟民人数众多,难以充分满足;各地消费水平不一,确实众口难调。但是,当供需矛盾问题凸现的时候,难道我们还能保持漠然吗。当市场发出痛苦呼唤的时候,我们还能置之不理吗。现实问题不容回避,行业繁荣也不能掩盖矛盾。我们的耳畔应该时时响起这样的警钟:不能提供有效的供给,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丧失的是我们的市场,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我想,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正如水源与河流的关系一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广大消费者提供的涓涓细流,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就无从谈起;没有国家的制度保障,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只有统筹兼顾,我们烟草行业才能保持和谐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和谐烟草,是一首深情的诗。在这首深情的诗中,我们颂扬的是烟草行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全行业严格执行专卖法规,坚持开展网络建设,努力维护消费者利益,全力服务于零售客户,烟草行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利税大户。就拿我所在的鹰潭分公司来说吧,尽管我工作才

五、六年时间,没有经历烟草从“白手起家”到兴旺发达的全过程,但就这短短几年的飞速发展,也足以令人骄傲不已: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员工面貌焕然一新;卷烟品牌琳琅满目,批零关系日益稳固;信息网络一“触”即发,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根据调查统计,今年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已达到95%以上。一个城乡人口仅有百万的小市,今年实现国家利税有望突破7000万元。在和谐发展的辉煌道路上,我们迈出了自豪的一步。

和谐烟草,是一首动听的歌。在这首动听的歌中,我们赞美的是金叶卫士的英勇与正气。我是一名专卖内勤,在随队上市场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了金叶卫士流血奋斗的场面,感受过不法烟贩暴力抗法的凶残。那是2001年的一个夏天,我们专卖稽查支队接到举报,前往赣东商城进行检查,正准备将查获的非法卷烟扣押的时候,凶狠的烟贩手持菜刀朝我们猛砍过来,我的同事**肩膀、手臂被砍数刀,**同志为保护我们的安全,头部深受重伤,鲜血染红了庄严的专卖制服,。烟贩的凶残不仅没有让我们退缩,反而使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专卖执法人员管市场、查案件,一有举报,风雨无阻,唱响了一曲曲无私无畏的专卖之歌。

恪守“两个维护”,共创和谐烟草,既要有专卖法规的利剑,更要有用心服务的热忱。在我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营销配送人员,他们的皮肤格外黝黑,他们的笑容略带憨厚,但他们都有一颗热情洋溢的心。订完每一次货,送完每一条烟,都有欣慰的笑容写在脸上。我知道,那是付出的喜悦,那是奉献的快乐,那,是和谐的乐章。

如今,“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听吧:**烟草集团唱响了“和,搏,一流”的嘹亮之歌,白沙集团放飞了“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的和谐梦想,我们江西的金圣,也用大海的胸怀、厚重的肩膀,承载起“义行天地,功成自然”的社会责任。放眼未来,我们坚信:在发展烟草产业,实践“两个维护”,构建和谐烟草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烟草这艘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共创和谐社区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社区工作者: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远的主题。

朋友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活的场所,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和流动人口进入社区的实践情况,随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的出现,迫切需要社区增强领导、协调、服务等功能。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在“近民、亲民、利民、为民”上多下功夫,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方向,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坚信,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探索社区服务新思路,健全社区自治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区文化水平、强化社区稳定机制,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在座的各位社区工作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开展“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的热潮,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第三篇:法官共创和谐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大家好。我叫xx,是xx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新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天下无讼——共创和谐的呼唤”。

一本书摆在我的面前,书名叫《乡土中国》,一个提法令我感到困惑:“无讼”——没有官司,社会如何存在、人际如何协调、人群如何共处、秩序如何维系。“无讼”——没有官司,法律岂不多余、法官岂不失业、法律工作者岂不“光荣下岗”。然而,当我认真学习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的先进事迹、结合xx法院的实际,仔细琢磨《乡土中国》的时候,我为自己的无术和幼稚而汗颜。陈燕萍用自己的司法实践诠释了“天下无讼”的时代真蒂,我们法院的法官们也以务实创新的精神,解析了“天下无讼”的时代内涵,“人民法官为人民”,我为“天下无讼”目标的提出而深受鼓舞,中国司法工作者的追求将翻开新的一页。

陈燕萍法官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天下无讼”。陈燕萍的愿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从漫长的封建社会一路走来,乡土浓郁、乡音缭绕、乡情浓浓,构成了中国特色的乡村仲裁理事的历史长卷:重礼治、好规矩、轻折狱、斥诉讼,乡规民约主宰一切,族长乡绅衡量是非,上衙门打官司则被视为大逆不道,这就是维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礼治秩序,客观上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乡村无讼”、“集镇无讼”乃至“天下无讼”。很显然,这种“天下无讼”与我们的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司法格局大相径庭,这种“天下无讼”与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的期望格格不入。然而,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乡土中国》启迪我们,乡土社会在维系她礼治秩序的同时,注重修身,注重克己,注重每个人都能自动的守规矩。为达到这一点,十分重视教化,重视调解,这却又是我们的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是陈燕萍法官所推崇的。

《乡土中国》指出,“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陈燕萍法官希望的,正是通过调解和教化,使人人自觉地遵纪守法而实现“天下无讼”,它既是愿望,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说出“各类案件我都争取调解,调解成功了就是双赢。”这样的至理名言;才会千百次地“用微笑拉近当事人的距离,用倾听走进当事人心里”;才会锲而不舍地用真情呼唤当事人的理智,用温暖化解他们的矛盾,用爱心使当事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真情化春水、滋润万人心,无数个日日夜夜,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始终闪现在我的眼前:把当事人的孩子当作亲生女儿来养,天南地北给她治病做手术,而自己的“宝宝”上幼儿园却不能接送;始终微笑地听着当事人絮絮叨叨地“有话慢慢说”,而顾不上年迈的父亲在病床上翘首盼望;为状告儿子不孝的老人买饭、买车票、塞200元钱,而自己节衣缩食舍不得乱花一分钱……“面对孤苦的少女,她是慈祥的母亲”、“面对委屈的老人,她是孝顺的女儿”、“面对烦恼的当事人,她是真诚的姐妹”—中华美德系于一身,大爱情怀感天动地。有这样的好法官,何愁“天下诉讼起”,何愁“花好月不圆”。

我感到庆幸的是,在我工作的**法院,同样也有不少人读懂了《乡土中国》,成为激励我努力司法实践,做好本职工作的前进动力。从全国模范法官吴庆欢所审理的案件70%以上通过调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谐”,到立案庭创新立案调解新模式,重视“诉前调解”;从诉讼调解中的“三三制调解”到民事案件明显达到“两减少一节约”,实现信访案件的“零信访”……我欣喜地看到,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的希望在这里绽开了花蕾,“天下无讼”的美好愿望在这里升腾起祥云,“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这里冒出了新绿……,我为法苑的生活而自豪,为伟大的时代而高歌。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鲁迅先生说:“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为权势去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如果说,乡土社会中的“无讼”,为的是维系以族规乡绅为轴心的礼治秩序,那么,我们今天所希望的“天下无讼”,毫无疑问,惠及的是天下百姓,促进的是社会和谐。从“乡土中国”到“和谐中国”,让我们共同为“天下无讼”而努力吧,我们的脚下是五千年中华沃土,我们的前面是蓬蓬勃勃的春、金光灿灿的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原来,自助餐是招聘单位精心安排的一次考试。进入复赛的学子竟在一餐饭后落选,并为一顿免费的午餐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失去了进入下一轮竞争的机会。因为他们在吃饭时不知不觉地表现出了自己最“本质”的一面: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显示自己不同一般;甚至旁若无人地大叫大嚷,心安理得地随意浪费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一个文明素质、文明修养,人文关怀都很缺乏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员工的,更是不可能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发展需求的。

其实素质就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习惯,它一定是在长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连基本的文明素质都没有那别人会相信这是一所和谐的学校吗。拥有文明素质对于我们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创建和谐校园也是重要的。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让我们把文明的行为融汇到美丽的航院中,做航院文明人,创航院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