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同志在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王儒林同志在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5月29日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们省金融振兴工作,深入推进六大发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之后,我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专门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并且深入实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省委、省政府形成了关于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召开今天的大会,这次会议很重要。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
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也就是金融经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金融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金融振兴作为六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
(一)金融振兴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是我们省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我们省经济是资源型经济,煤基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作为金融,既源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省不论银行信贷结构,还是直接融资结构,都是煤基产业占主导地位,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经济金融特征。
金融在我们省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中的核心作用。资金配置到哪里,物资、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在哪里集聚。我省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必须首先把金融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效的金融运行可以直接放大或者制约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撑。我们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特殊重要作用。
(二)金融振兴是解决我省企业资金短缺和应对经济下行的迫切需要。融资供求矛盾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表现得更加突出。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而在我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这六大行业增加值都明显下降。这主要受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财务费用增加,现金流减少,盈利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亟需注入新鲜的资金血液。
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省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获得银行贷款难,不得不求助于抵押贷款公司,除利息外还要支付抵押担保费用,一般合计支付15%-20%的年利率,即使是政策性担保贷款,也要支付高于银行信用贷款1倍以上的利率,民间借贷成本更高达20%-30%,中小微企业不堪重负。我们有一些很好的中小企业,从产业、产品,到市场、到销售,做得都很好,有的产品还供不应求、甚至远销海外,但是也面临贷款难的困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已经产生连锁反应。破解企业资金难题、遏制经济下行,迫切需要金融给力。
(三)金融振兴是我省金融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在调研当中,我明显地感到,我们省各级领导和企业更多的是强调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输血作用,忽视增强金融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培育。金融业也是企业,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抓金融振兴,必须首先振兴金融。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产权交易等各业并举、功能基本完备的金融体系,金融总资产达到3.4万亿元。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金融振兴以来,全省上下、各金融机构和地方联手,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索,有些工作初步有所突破。今年一季度,我省银行业表内、表外、债券和股票融资这四项全线飘红,共实现融资1641亿元,同比多增377亿元,在全国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少增9000亿元的情况下,我省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在去年12月召开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时,我省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还只有1家,到目前,挂牌企业已达13家,已经过会即将挂牌的和已经上报即将审查的还有30多家;上周永东股份在深交所正式上市,这是我们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沉寂三年后的首家上市企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一是我们省金融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及中部六省的整体水平。二是金融形势严峻,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三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我们省上市公司少,目前全省仅有上市企业36家,在中部六省排第五位,总量不及江浙一个地级市。上市企业不仅总量少,结构也不合理。可以说,不论一板、二板、三板,还是四板,我省都是短板。即使企业上市后,再融资能力也很差,有10家企业上市后就从未再融资。省内上市公司资源外流严重,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控股权发生转移,另外还有几家上市公司也经营不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素构件不全,期货、资产交易、产权交易等市场发展不充分,与金融服务配套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薄弱,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四是金融体系不完善,地方金融发展缓慢。资产总量不大,传统存贷业务仍然占主导地位,金融工具偏少,同质化经营严重,缺乏特色和规模效应。地方保险业、融资租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私募基金产业发展缓慢,担保公司规模小,金融孤岛问题严重,没有形成聚合优势。五是金融五是金融环境差,金融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现代金融知识,对金融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够,办法不多,能力不行,不会运用现代金融工具。
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省金融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我们省金融业也有不少亮点,直接融资增速全国领先、社会融资结构趋于优化、县域城镇化建设基金试点稳步推进、互联网众筹开始试水、金融扶贫初见成效,等等。到2015年一季度末,我省存贷差高达8000多亿元,企业控股股东拥有的上市公司市值3600多亿元,这都是我省现实的流动性。目前,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力度也很大,金融业发展机会很多,差距就是潜力,短板也是商机,我省金融业大有可为。
二、明确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金融振兴的突出问题
实现金融振兴,必须坚持从山西实际出发,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深化改革、重点突破,要着力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四,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金融工作,关键在于人才。我们既要造就一批新时期的日昇昌票号掌柜雷履泰,也要学习日昇昌票号的东家李大全,敢于放权、善于用人。组织人事部门、金融办等要按照我省金融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未来5年我省金融人才规划。要大力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和金融管理团队,积极鼓励各级各类金融人才到我省就业、创业,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和补贴。要制定实施金融人才专项培育工程,加快培养本地金融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和金融机构的智力支持作用,善借外脑。要争取从中央金融部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发达地区交流优秀金融干部到市县任职挂职,提升地方金融领导管理水平。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金融知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以后各类干部培训都要加上金融课程,持续加强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金融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领导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省直各部门、市县两级理论中心组要主动邀请省内外金融专家授课,指导相关工作。
第五,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金融作为高端产业、现代产业、关键产业来抓。要把考核作为金融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创新金融工作考核办法,健全完善金融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对地方金融环境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考核制度,加大对逃废债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失信必惩的机制和氛围。要把金融工作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对在晋银行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分类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搞好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提供便利,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金融振兴发展环境。我特别希望通过今天的大会,使全省各级领导能真正重视金融、学习金融、懂得金融,把金融工作做好,这是我省经济工作的血脉、核心和关键所在。
金融振兴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省有厚重的晋商文化,有辉煌的金融历史。我们一定要继承弘扬晋商精神,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实的工作作风,为促进全省金融振兴、加快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