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保险领导讲话

整体推进全域建设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刚才,大会表彰了2010年全县农业经济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同时为“中国幸福家园”首批示范村、精品村授了牌,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奖单位和获得首批示范村、精品村的单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前面,同志总结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和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并对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及幸福家园精品村(社区)讲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我完全赞同。稍后,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各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责,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经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先后克服了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示范带动,中国幸福家园及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美化村容村貌、推行民主管理等综合措施,首批11个试点示范村、精品村(社区)建设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全省

新农村示范片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我县被列为全省10个整体推进县之一,“罗江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二是整合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5.12”地震后,全县全力展开灾后重建,胜利实现“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全县农业基础设施重建方面的直接投入达到4.2亿元。随着重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农村水利、农田、道路、能源等各类设施功能得到迅速恢复,其中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建设等方面已超过灾前水平。三是创新机制,现代农业推进更加有力。优质梨、优质生猪、优质核桃主导产业较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畜牧业“6115工程”的实施,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县内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10家增加到14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在“三圈”建设的促动下,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一批农业观光景点和特色农家乐。

事实证明,推进“中国幸福家园”建设,提出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推进镇村“组团式”扩张、“田园式”开发,以工促农,以农促游,以游促收,以乡促城,创建一种民众自尊、自信和自足的全新生活方式的发展思路是适合我县县情的,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准确研判形势,增强“三农”工作的紧迫感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突破发展,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

要任务。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确保2011年全县“三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首先,要清醒认识全县“三农”工作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一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增大。从达到的水平和增速看,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9元,较2009年增长15.3%,纵向比,增幅增加了4个百分点,但横向比,仅比全省增速高了0.2个百分点,在新农村整县推进的10个县中增速仅高于新津县,占第九位。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量看,低于全国5919的平均水平。从农民收入结构看,主要依靠劳务和种养殖业收入,要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在连续增加的高基数和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面临的困难更多、压力更重、挑战更大。二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导致农民稳定增收的风险较大。虽然近几年我们利用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还很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农民稳定增收的风险仍然较大。三是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带来的不稳定性,给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尽合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大,传统农业比重仍然很大,龙头企业少、实力弱、带动性不强,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五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加剧,各种极端气候难以把握,自然灾害的风险压力增大,继续保持粮食丰收和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六是城乡发展仍然不够协调,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农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差距

其次,我们更要看到发展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气候”前所未有。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连续8年发了1号文件,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省上的农业农村工作会也明确了省级财力继续向“三农”倾斜。2011年省级财政“三农”投入将达到234.36亿元,同比增长42.3%,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三农”工作已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二是在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方针指导下,国家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我们向上争取资金和项

目,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我县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化配臵资源。三是发展有了坚实基础,一方面是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农业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三农”工作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工作、统筹城乡空前重视,县直各部门支持配合“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农口各系统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关系衔接更加紧密,对我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是我们抓好“十二五”开局“三农”工作的重要条件。

之所以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就是要让与会同志认识到,抓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要把形势判断准,把问题分析透,把对策谋划实,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克服各种困难,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突破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三农’工作的新突破县三届六次人代会提出了全县“三农”工作“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今年的年度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并就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提出这些目标,就是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谋划,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农工作重点要实现以下几个突破: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强化督查检查。县委办、政府办、考核办,要会同县委农工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重点工作的日常抽查检查、重点督查巡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督促各镇、县级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力气花在每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县委农工部要负责牵头,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宣传。各镇、县级各部门也

要研究制订具体的督查考核办法,加强对所属村组、科室及下属单位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2011年三农工作目标任务重,要求高、竞争大,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奋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