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拴科副市长在安康科技金融结合促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市科技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的共同创导和精心组织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安康科技金融结合促进会”,会上,市科技局局长薛居俊同志、人民银行行长任亚林同志围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很赞同;各位行长、民营科技企业家进行了诚挚的、友好的交流,金融单位和民营科技企业共签约资金1.07亿元,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金融结合的重大意义
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促进安康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安康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有了较大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41家,产值突破2亿元,获得国家专利16项,解决了1.1万人的就业问题。但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落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力量薄弱,资金匮乏,许多特色项目得不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商品优势。为了加快我市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和金融事业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科技金融结合的新局面,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资金这一瓶颈问题,加速安康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二是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创新的需要。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左右,而中小企业80%左右为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民
营企业中最具前途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支持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的逐步结束,外资金融力量将大量涌入,这是我国银行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迫使我们金融机构必须对投资方向、金融工具等进行调整和创新,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资金投向主要将由投资国有企业转向投资非国有企业,由投资大中型企业转向投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这也要求金融工具与之相适应。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有利于金融业适应新的形势,变挑战为机遇,在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安康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康经济的发展,最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依靠科技解决了安康人民的吃饭问题,今天,大力发展“药、水、游”等特色产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通过科技金融结合,把金融和民营科技企业联接起来,一定能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科技金融结合持续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强大的经济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作支撑,强大的金融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作依托。能否促进安康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即投资融资的环境将起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制约着该地区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决定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我们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信用环境。要综合运用
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开展信用环境的治理和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加大对金融胜诉案件的清理和执法力度。支持并加快银行信贷征信等征信业的发展。推动企业和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加快与全国联网的步伐,充实金融和非金融信息,建立安康全市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强对重点行业、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状况的监测分析;加强对征信市场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培育并壮大征信评级企业;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的信息交流。
三、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可行地推进金融与贫困地方的科技、经济结合
做好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必须搞好调查研究,选准投资项目,切实可行地推进金融与贫困地方的科技、经济结合。
一要明确投资重点。金融与科技结合投资的重点企业既不是经济效益非常好、不存在贷款难的企业,也不是经济效益非常差、无发展前途的濒临破产倒闭企业,而是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亟需资金扶持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主要是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指导,但国家很少给予经费扶持。由于这些企业比较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便很快发展起来了。2002年6月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创业扶持等规定,肯定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民营科技企业最急切、最需要的是金融界
的支持。金融界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把资金投向这些产品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民营科技企业,这就需要金融部门转变投资理念,研究投资方向,把握投资商机,促进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二要搞好调查研究。市科技局和金融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要以开放的胸怀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一心一意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要主动到民营科技企业去搞调查研究,寻找投资项目,帮助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产品,开发新项目。民营科技企业也要主动和科技、金融部门取得联系,形成银企互动、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科技部门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民营科技企业亟需贷款的项目及时推荐给金融部门,并与金融部门共同组织考察,确定项目贷款额度,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要开展软科学研究。按照现行各商业银行贷款程序要求,民营科技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抵押、担保条件,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论研讨和政策创新。由安康中心支行牵头,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如何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开展金融技术创新和工具设计,积极探索我市科技金融结合的新路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每年组织一两次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到周边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他们在科技金融结合方面好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用足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我市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缺乏权威部门检测,检验报告,这是得不到省、部相关部门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我们的观念
跟不上,有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坐等上面支持。因而缺乏争取省、部资金的信心。近五年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每年拿出5-10个亿专门用地支持中小企业,还有兴贸计划、推广计划、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每个项目都可获得20-50万元的支持。近三年来,设立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每个项目支持也在30-70万元。这些无偿支持的基金和计划,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实践证明,得到扶持的企业,大部分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于企业的支持条件,争取中、省的最大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平台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包装、项目推介,使我们的企业多一些资金支持的渠道。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最高利益。对社会稳定与进步,对繁荣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对改变人们思想观念,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民营经济将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流经济形式。科技和金融界的朋友们,要放心、放胆、放宽、放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要像过去支持国有企业、集体经济那样支持民营经济,要像今天人们使用、选拔干部不再强调家庭出身那样对待民营经济,消除歧视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希望民营企业家们把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起来,把个人致富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结合起来,把遵守市场经济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守法,做一名
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五、加强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
科技部门、金融机构、民营科技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市上可每年召开
一、两次科技、金融、企业人员座谈会,科技、金融部门要把有关政策通报给企业,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前景推介给金融部门。通过科技介入,把金融和企业连接起来,让企业更多了解金融,让金融部门更多地了解企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科技金融结合在我们安康还是一项的崭新事业,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得到社会方方面面关注,这项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成效。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金融结合的意义,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贡献。
最后,感谢市科技局和市人行给予筹备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更加关心、支持、强化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祝愿我们的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能为我市的民营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安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2011年2月24日)
同志们:
2月18日,我们刚刚召开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自到会,做了重要的工作报告,对科技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做出全面部署。一周之后,科技部又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专门就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这充分表明此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工作和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了贯彻中央精神,科技部和“一行三会”迅速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科技部与“一行三会”在未来几年共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支撑措施。下面我结合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扎实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历次产业革命的实践都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人类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引擎。
(1)人类社会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是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大的科技革命都伴随着重要的产业革命,当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高度融合时,往往会呈现出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事实上,世界经济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也印证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这个牛鼻子的
作用。例如,由纺织技术革命引发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股份制模式和现代银行制度功不可没;由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系统的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资本市场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由钢铁、电力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信托、保险等金融创新密不可分;之后,由汽车、石油等领域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规模化密切相关;由信息和远程通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与始于硅谷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紧紧的相伴相连。历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也深刻地告诉我们,谁在产业革命中成功的做到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入融合,谁就能在产业革命当中赢得先机,迅速崛起。
(2)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融合又在世界范围内兴
起。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和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双重压力下,经过了深度反思,痛定思痛,纷纷摒弃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再造经济实体的战略。比如美国出台了《复兴法案》和《创新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创新和投资为支柱;欧盟出台了2020战略,要把研究和创新资金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1.9%提高到3%;日本出台了《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着力开发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并引导银行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看看发达国家的新战略,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二是通过金融财税政策引导金融资本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发达国家提出的所谓再造经济实体,绝不是把过去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转移出来的传统产业再拿回去,而是一要靠科技创新,二要靠金融创新,这两者的结合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正在世界主要国家兴起,而金融创新重回正途,必将大大加快新产业革命过程。这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
(3)在我国,尤其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由着力于未来可持续发展,对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此,我们既需要按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也需要用好用活金融资源,充分发挥金融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催化和资源配置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科技资源和资金资源。在科技资源方面,我们r&d人员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中央和地方研究开发机构3682家,研究型大学45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83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余家;国家科技计划,包括重大专项,每年产出3万多项科技成果;2010年专利授权总量达到81.5万件,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三位,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技术市场成交额接近4000亿元。在金融资源方面,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超过78万亿元,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4万亿,创投资本总量约1800亿元,民间资本总量约40万亿元。从两个方面的资源来看,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如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我国已具备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开发、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展开的条件。然而,我们能否把条件变为现实,关键的一点,就是看能否真正打通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渠道,真正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这也正是科技部和“一行三会”共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已有了良好基础,为新时期的科技
和金融结合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科技界工作的一个主题和重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设立创业投资、开办科技贷款以来,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已经走过了25年历程,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时间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正在初步形成。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截止2010年底,国家层面出台的近百项《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中,也有近1/3可以纳入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范畴。这些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都从不同侧面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比如,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金融资本,财政可以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补偿;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还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等,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市场推广方面,通过用户补贴的方式启动实施了电动汽车“十城千辆”、太阳能电网发电的“金太阳”、半导体照明节能减排的“十城万盏”等一批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同时,科技部会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关于选聘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评审的指导意见》,这些创新举措在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这一系列的政策内容丰富,效果彰显,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技金融的财税金融政策环境。
二是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科技金融工作内涵已经从85年第一次提出的科技贷款,发展到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截止2010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770亿元,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占57%,支持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涌现出无锡尚德、中星微、展讯通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芯片产业、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银行信贷方面,我们在中关村等一批国家高新区实践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银行科技支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抵押投融资试点工作等,全国已有24家商业银行和16家担保机构直接参与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农业银行在无锡高新区、交通银行在苏州工业园、杭州银行在杭州高新区、北京银行在中关村科技园、建设银行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科技支行或是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中心。资本市场推出了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版市场,截止2010年底,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的531家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75%;在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中,14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的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由100
多家企业进行了挂牌交易。在保险领域,保监会、科技部委托有关保险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的保险需求开发了15个新险种。07年财政部、科技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风险补助、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债券也逐渐形成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围绕科技投融资服务,建立了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
三是地方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活跃。近年来,科技金融工作在地方开展的非常迅速,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地方科技金融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北京、江苏、四川、天津、重庆、广东等地的科技和财政部门,采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补贴)资金和再担保资金、科技计划项目打包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等措施,有效分散和化解了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为是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浦东新区、江苏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地分别成立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三是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成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和实施“瞪羚计划”,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累计为6000多家企业提供了8000多份信用报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和金融结合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科技和金融部门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彼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对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而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方式、手段等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三是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支撑条件、服务平台,特别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中介组织,或者说能够沟通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服务还不够健全和稳定;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我们还缺乏既懂科技,又懂金融,还懂一些企业运作的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紧缺的,而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既是科技创新成果财富化地关键,也是我国能否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先机的要害所在。我们要重点考虑引导和放大金融资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已有的科技资源和
金融资源的禀赋,着力加强薄弱环节,牢牢把握机遇,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新突破。
第三篇:副市长在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上的讲话副市长在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六)统筹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在抓好种植业备春耕工作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农村其它各业的发展。一是继续抓好牧业生产。始终把防疫工作做为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确保不出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在落实规模养殖和牧业小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保持牧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二是抓好林业生产。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造林进度,提高造林质量,确保完成春季造林生产任务。要充分认识今年防火的严峻形势,认真落实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努力实现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三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发展园艺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搞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和水产经济,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谋划和组织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备春耕生产,作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来抓,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主要领导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力抓好备春耕生产。市备春耕生产指导组要按照要求,每周深入基层两次,加强备春耕生产的督查指导,搞好调查研究、情况综合,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备春耕生产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充分发
挥作用,转变工作作风,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为贫困户、薄弱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种上地种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