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
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方案
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统筹规划、试点先行,需求导向、社会共建,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立足现有、完善发展”为原则,以12316服务基础为依托,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落脚点,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农民、建设农村、服务农业,大力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致富增收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支撑。
二、实现目标
促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解决,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接入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村务管理、生活服务、权益保障及个人发展等各类信息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
1
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农业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任务
围绕信息进村入户目标,2014年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在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南、甘肃等10个试点省市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站,培育一批村级信息员,推动各类农业公益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接入村级站,并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机制;试点省市全面完成12316标准化改造,重点完成12316与农技推广体系融合;构建全国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推进试点省市相应信息服务系统切换、并入和村级站的全面接入。
(一)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
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应优先选择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原则上每省市选择2个县整体推进,保证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个。
村级站要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重点在村委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村商超及服务代办点中建设或认定。站点应有专门用于信息服务的场地,配备计算机、专用电话、视频设备、打印机等
2
硬件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条件,网络带宽不低于4m,能提供无线wifi环境。站点要使用统一标识。
每个村级站至少配备1名信息员。要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标准,选择有初中以上文化,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可重点在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商超店主中选聘。
村级站要依托全国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开展服务,并要具备以下功能:提供12316语音电话咨询,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村务管理、权益保障及个人发展等各类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开展各类培训;开展便民服务、农产品营销、农资及生活用品代购、农村物流代办等经营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开展村务公开、土地流转和相关涉农信息采集和发布。要建立健全站点、信息员动态管理考评机制。
(二)开展12316标准化改造
试点省市要在12316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服务队伍组建,推进服务手段向移动终端延伸,服务方式向精准投放转变,全面推动信息服务体系与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融合。
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制定全国统一的涉农信息资源目录体
3
系与交换标准,推动建立部门内外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强化对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及专家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并建立动态修正机制,逐步实现服务的精准投放。
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以农技员和生产经营主体技术员为核心,省市县话务为保障,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为补充,区域性行业专家为支撑的信息服务团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是强化信息员培训。农业部组织制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并充分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组织开展村级信息员培训。试点省市要制定信息服务培训规划,加强信息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要依托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和市场培训机构,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培训基地,开展规范化培训。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农业部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示范站评选工作,确保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试点省市要按照进度安排,定期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安全。要建立村级站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和信息员动态考评、量化管理及奖励制度,切实提高村级站的服务绩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