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品牌意见

**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建以来,积极开展“阳光服务”,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的要求,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有力打造了全县的政务品牌,架设了一座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明显简化,机关办事交率明显提高,深受企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有23个单位的113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中心集中统一联合办理。今年1—4月,累计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5000余件,其中即办件3000余件,承诺件2000件,按期办结率99%,完成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50余万元,均比上年有明显增长。主要作法是:

一、建设求实效,突出“两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投入到位。县委、县政府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2005年5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县编委正式下发了《关于设立县政务服务中心机构的通知》(桂编[2005]3号),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赋予中心相应的职能职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中心配备工作用车一台,确保了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部门配合,协调到位。县委、县政府为确保中心的高效运行和规范服务,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全县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行政审批实行全程代理服务的通知》。各成员单位能站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积极配合中心抓好工作,实行特事特办,没有一个单位各自为政。目前,各窗口单位均按要求配备了高素质的窗口服务人员,完善了办公设施、设备。

二、运行求高效,创新“两个机制”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从硬件上保障便民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中心在大门口安装了6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式发布有关行政审批的政策和信息,在各窗口安装了电话、配置了电脑、布设了局域网线并开通了宽带网,设置了醒目的窗口标志、办事流程图和办事导办台,配备了专门的导办员,并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干净、整洁、舒适的群众休息区和其他一系列便民设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营造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氛围。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从软件上强化便民服务效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印制统一的《服务指南》,服务项目、审批资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等全部列入其中,使群众一目了然,中心还要求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到“三清”。即所有表格一次给清、审批程序一次说清、提交资料一次讲清。同时还制定了《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中心守则》,要求工作人员做到“五个一样”,即受理咨询一样热情;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生人熟人一样和气;来早来晚一样接待。三是加大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中心始终把提高窗口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来抓,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以“心诚、口甜、腿勤、业精”为服务标准,推行“迎宾式”服务,不断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中心设立了举报箱,对群众反映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好的窗口工作人员实行一次警告,二次退回原单位的处罚制度,从而促使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了“三个第一”思想:即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信任作为第一目标。

四、监督求严格,强化“两个考核”

一是强化对进驻单位的考核。中心将各进驻单位的审批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对外开通了投诉电话,将政务公开完全置于群众的注视和监督之下,随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县政务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各窗口单位工作情况按百分制进行考核评定,凡考核在90分以上授予红旗窗口的称号,在60分以下的为黄旗窗口。凡是为黄旗窗口的单位,年终不得评先评优。同时县纪委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县重点办每年还要对各窗口单位进行专项督查考核,对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找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免去其所任职务。今年以来,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共组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4次,对工作不力的部分单位进行了曝光,有效地增强了各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中心还根据《**县政务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给工作人员和窗口打分,每月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上墙公布。对经过考核,评定为服务标兵、优秀等次的个人、红旗窗口,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坚决退回原单位,并取消其年终评先评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