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县信访局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县信访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恪守为民之责,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创新,努力开创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县信访室成立于*年,隶属*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年更名为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信访室,*年*月归属县政府序列。*年*月更名为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信访局,属县委、县政府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部门。*年*月,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县信访局调整为县委组成部门,内设办公室、接待室和督查室。信访局现有工作人员*人,其中:行政编制*人(核定编制*人),事业编制*人。配备一正三副*名局领导,主任科员*名,一般干部*名,平均年龄*岁;本科*人,大专*人,本科以上*%;中共党员*名,入党积极分子*名。
县信访局主要职责是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来访群众反映的重要建议、意见和问题;综合分析信访信息,定期通报信访工作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指导全县信访工作的建议;转、交办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信访事项,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办理和落实;协调处理跨乡镇、跨部门的重要信访问题;协调处理群众集体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和涉访群体性事件;检查、指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的*个乡镇和*个部门单位信访工作,并接受县委、县政府委托对其进行考核;总结推广各乡镇、各部门信访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组织专兼职信访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等工作。
*年*月,县信访局搬迁至新城区县人民法院西侧办公楼,与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合署办公,办公用房共二层,面积*平米。设有会议室一间,信访接待室一间,矛盾纠纷调解室*间,信访接待场所在全市乃至河西地区硬件建设上属一流水平。
*年*月,根据《*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设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归口县委政法委员会管理,中心设主任*名(县委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兼任),常务副主任*名(县政府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兼任),副主任*名(县信访局局长、县司法局局长兼任),县人民法院指派一名副院长专司矛盾纠纷协调工作。*年*月,从县直部门抽调*名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主任科员脱离原工作岗位,进驻中心调解室专职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期限一年。
*年*月,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巩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果,根据《中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的通知》,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股级建制,隶属*县信访局管理,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名。*年*月,由县委组织部下文,调入*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年*月,根据《关于设立*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通知》,*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隶属县信访局管理,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名,设主任*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裁判员”,他们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打造新形势下多元协调联动、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机制。一是不断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体系,实行“五个对接”工作机制,推行“六个一”运行模式,全面建成“四个一”(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体系,将其作为化解矛盾纠纷、信访受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主阵地”,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今年以来,调处中心共调处案件*多件,涉及人数*余人,标的金额达到*多万元,全县重访率下降了*%,初访调解成功率提高了*%,走出了一条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建设高水平平安*的新路子。二是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律师等第三方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优势,健全完善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县司法局每天安排*名律师到县信访局参与接待,现场答疑释法,化解矛盾纠纷,引导上访群众从“信访”向“信法”转变,树立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正确导向。三是积极开展“学、比、创”活动,通过提能力、抓规范、解难题、优服务,创建志愿服务岗、青年文明岗、党员先锋岗和党员模范岗,多方位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着力实现了六个转变:从“受理交办”向“就地调处”转变;从“单打独斗”向“联调联处”转变;从“一般调解”向“依法调处”转变;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议事”转变;从“各方稳控”向“多方维权”转变;从“无序上访”向“法治信访”转变。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抓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服务窗口
作为制度创新的“运动员”,他们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学先进、找差距、树形象,兑现服务承诺,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所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一是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登门家访、爱心回访、视频接访等多种形式,积极打造“网上群众之家”,实行网上受理、加强落地办理、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评价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二是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交流,推动信访工作由“坐等上门、被动处理”向“一线下沉、主动化解”转变,信访事项“四率一占比”明显提升,倾力打造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品牌岗位,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示范窗口,温馨温暖、和谐文明的群众之家。三是以创建“人民满意窗口”为目标,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坚持把“两个维护”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管理标准化、服务精细化、接待诚信化,利用信访业务大讲堂积极开展信访干部教育培训,提升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信访干部队伍。《省委信息》、《*政法》、《*信访》、《*经济日报》和法治*网等媒体多次刊登*信访和多元化调处工作信息,先后接待*多批、*多人次前来观摩调研和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