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心得6篇
【篇一】
今年是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增强了信心。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全程监督,切实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纪检监察机关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抓好巡视整改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对脱贫攻坚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监督,强化干部脱贫攻坚思想建设。干部的工作作风并非小事,相反,是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发展的事、是关乎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事、是关乎人心向背的大事,脱贫攻坚的工作需要人来完成。从思想上重视作风建设,明确优良作风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够把作风建设贯穿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越是接近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越是不松懈,越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作风保证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在距离最后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压实作风,避免思想上的松劲和懈怠,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避免急功近利和虚假政绩的心理,坚决抵制“数字脱贫”“算账脱贫”等虚假脱贫,把“严实”的工作要求融入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去,才能够增强贫困群众的信心,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狠抓监督,在具体的脱贫工作上因地制宜,对贫困户的贫困问题“量体裁衣”,增强扶贫措施的针对性,才能够让脱贫攻坚的成效更好,才能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为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法路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等特点,同时,也要提防新的形式主义反对旧的形式主义,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纪检监察工作一项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作风保障。
仗纪检监察之剑,助力脱贫攻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发力。2019年解决持续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深蒂固,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同时国内外国际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经济风险挑战不断上升,新冠疫情叠加影响,对脱贫攻坚造成了巨大障碍,疾病意外、灾难事故等致贫返贫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主责机关,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发力,既要树立持久战的思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又要防止新的形式主义反对旧的形式主义,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清风正气的政治环境。
第二,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创新监督、精准监督。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形色色,隐匿于各个环节,高调表态虚落实、空喊口号假扶贫、作秀造势走过场。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创新监督、精准监督,从小处入手、从细处着手,瞄准新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激发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热情,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年来,研究部署靠开会发文,效果考察靠表格数据,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多层发文、层层开会等文山会海问题常困扰基层干部,打击了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干事热情。正人先正己,根除形式主义管理主义,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监督能力较强、忠诚廉洁的纪检监察队伍。
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决胜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影响非凡、意义重大。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拿出不根除问题决不收兵的志气,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的锐气,通过运用“四种形态”,严格的执纪执法、精准有力问责,为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让扶贫脱贫真正惠及百姓群众。
【篇三】
《新生活》杂志中有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奇人“差不多先生”的荒唐一生。笔者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那种凡事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较真的“差不多高人”。
“差不多”看似无形,看似无物,却极易影响人生成就、工作大局。现实里,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论你问到某项事情或某项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他总是以“差不多”相回应;当要求再把工作向前推一步时,他也以“差不多”来拒绝。反观“差不多”带来的影响,是思想退化、标准降低、责任缺失,最终导致工作不达标、任务不落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自觉反思“差不多”带来的危害,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差的是观念与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人们出事、惹祸、闹笑话,甚至犯很低级的错误,往往肇因于“差不多”的思想问题。他们有的得过且过,满足于在“围城中”“套子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不认真、不积极,完成任务图应付、图轻松;有的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习惯于“沿老方”“用老药”,看不到也看不懂现实情况,听不到也听不进群众心声,想不到也想不出干事良策;有的顾“上”不顾“下”,顾“表”不顾“里”,对责任少一分敬畏、对人民少一分在乎。这种思想如果得不到纠正和改变,一旦形成风气危害很大。党员干部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脱贫攻坚的主心骨、群众致富的领路人,要坚决杜绝“差不多”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把事业举过头顶,以追求极品极致的精神干好每一样工作,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差不多,差的是恒心与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能力决定着走多快,恒心决定着走多长。现在不少人恒心缺乏,一点委屈清苦便心灰意冷,一遇困难挫折便心浮气躁,一见名利繁华便心猿意马,往往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干事创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告别一时一事的“差不多”很容易,难的是经年累月的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干事创业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党员干部要执勤劳之笔、沾汗水之墨,在日日夜夜的思考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实实在在的耕耘中,书写出事业的新高度,才能让岁月不蹉跎、人生不虚度。
差不多,差的是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善于担当是好干部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干部,他们总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就不出事”的“懒人信条”,遇事推诿搪塞,遇难绕道搁置,一心想着差不多就好,一心念着差不多就行,毫无责任、毫无担当,是尸位素餐的“官油子”、是饱食终日的“肥硕鼠”。党员干部是群众的表率,是干事创业的先锋,是勇立潮头的旗帜,要将为人民斩荆棘、闯难关作为毕生的事业与追求,时刻明白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敢于承担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嘱托,自觉踏实地奋勇前行,为实现人民群众的需求作出应有努力。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不当“差不多先生”,始终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凝聚“指尖”合力,深度体检各展所长。学会十根手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凝聚“指尖”合力,让综合优势衔接“转起来”,更好带动脱贫攻坚全局性指导性,汇聚合力在人口精准识别、政策衔接联动、就业后期帮扶中纲举目张、齐头并进,力求取得预期效果。把握好“体检”与监督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改”,更要注重“长久立”,让“指尖”各展所长,有效避免扶贫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的“木桶效应”。一方面,让自身“体检”落到“深”上,思想上行动上监督管理要辩证统一,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革命,在扶贫连断点、补漏点上提高“扶志扶智”精准度,“清单式”销账已查摆问题,锻造常态化制度化“主动找、自觉改”的“金刚不坏之身”。另一方面,让群众监督、同级监督落在“深”上,秉持“有病治病,没病防护”原则深化警示教育,延伸“大家找、日常找,当面提、当下改”的监督“触角”,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准绳和规矩,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确保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严防干部带“病”上岗,有效破解“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老大难问题。
握紧“拳头”冲刺,精锐集结实现“1+1>2”。“两不愁”质量水平、“三保障”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群众利益所在,我们必须要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冲刺,督战结合助力制度治“本”、问责治“标”相统一。充分利用上下贯通、协调联动“闭环式”监督体系,加强纪检干部监督执纪教育培训和规范能力,特别在收集处置线索、留置案件办理、精简审批程序中注重培养“指挥员”“多面手”,有利于统一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战贫进入“倒计时”,脱贫成果要实现“1+1>2”,做好干部监督“期末测评”至关重要,既关乎执政根基“稳不稳”,又关乎党风廉政建设“实不实”。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一线集结,让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干部发挥拓展“1”的“蓄能”作用,为一线注入新鲜活力,引导发挥“大带小”“强带弱”“传帮带”优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同时,让惠民政策和资金使用落地见效,实现“2”的目标任务,要在复工复产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扩大结对共建、联动保障、科技赋能“探照灯”优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监督管理合力。
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同全国人民一道在压实责任、统筹兼顾、全力冲刺上做好干部监督“下半篇文章”,定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给监督执纪以“明厨亮灶”,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