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加快医保调研报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起步到现在,已历经十几年时间。这项改革在*市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快。一是享受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绝大部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都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覆盖范围比原来公费、劳保医疗大得多。二是享受医疗保障的人数大幅增加,社会公平性在参保人群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参保人员能在一个政策范围内平等地享受医疗保障,彻底改变了原公费、劳保医疗在待遇上畸高畸低的局面。三是陆续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解决了部分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缓解了社会矛盾四是建立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使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逐步减轻,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待遇得到基本保障

我市医保改革成效表明:实行积极的医疗保障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大意义;政府职能的发挥对医保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医保改革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下一步,政府的职能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让城市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成果

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促进企业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出现了覆盖人群过窄,城镇从业人员不能完全参保,城镇居民享受不到医保的问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就全社会而言未能充分发挥,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医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实现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城镇居民,人人享受医疗保障的目标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制定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战略步骤,第一步要实现城镇所有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全覆盖。这一步*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像烟厂、移动通讯公司、下花园煤矿等多个大型企业还没有参保,个别困难企业因无力缴费也没有参保,不少在医保改革启动前破产、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仍不能参保,宣钢的封闭运行问题尚没有解决等问题,都阻碍着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应统筹协调、认真研究,加快解决步伐。第二步是实现城镇非就业人员的全覆盖,要逐步将职工家属、子女以及驻张高校学生等人群分阶段纳入医保统筹,让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在保障政策上要依据不同人群、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但又能相互衔接转化的筹资办法和保障办法。推动医疗保险全覆盖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二、积极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同步推进,为医保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虽然在功能和目的上与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有很大不同,在三者之间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医保改革的实践主体是医院和药店,医保改革只能影响医院药店的管理却不能左右医疗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方向。目前由于后两项制度改革滞后使医保基金的流失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医保基金自求平衡的能力越来越低,参保人员对医保改革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应明确对医保改革成本的兜底责任。医保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开展了十几年,目前仍未纳入“确保”范围,政策仍处在探索阶段。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动医保改革,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又难以承诺承担可能出现的亏损成本。从当前医保覆盖窄和社会共济性不足,“三改”不同步,改革成本高以及医保政策本身的问题分析,医保基金潜在的亏损可能是长期存在的,靠劳动医保经办部门一家解决力所不及,造成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过重,企业和参保人员也难以承受。我省其他城市多为政府财政兜底,随着我市财力的增加,建议市财政逐步加大对医保改革在资金上的支持力度。

三是要加大对医保部门的投入力度。与养老保险相比,医疗保险由于动态性和多变性强,因此情况更为复杂,管理难度更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首先是程序性强、技术含量高。所有医院、药店费用的审核、结算和管理都必须通过电脑系统处理解决,因此微机系统的维护、更新费用尤须加大投入。其次是专业性强。大量工作必须通过专业人员才能处理。第三是政策性强,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因此各统筹区需设立独立的政策制定和调研机构。目前以上几项的投入力度都不强,致使系统运转经常出问题,工作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政策研究力量明显不足,此种状况应尽快扭转,以利于医保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