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敏陶
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监督的服务,为政府管理与决策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统计工作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都离不开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各种资料的统计,而现阶段农村统计却恰恰是我国统计工作的最薄弱环节。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三农”问题纳入了政府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多途径、多渠道、多部门协手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最大程度地增加,为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农村统计工作,同样也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从《统计法》的宣传贯彻,统计机构的单列,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环境的优化都足以证明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可见,切实加强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我县目前统计工作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能否真正为党委、政府进行正确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及时、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等一系列的问题,足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统计工作者。目前我县统计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综合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镇统计专职人员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村一级统计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
1、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是统而不专,统计员在干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包村入社,只是在完成农村工作的同时,顺带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2、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一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基层,作为基层一级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理所当然对辖区内的情况最为了解,要想把辖区内的各个统计数据统计准确,做到清楚明白,就必须依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但是由于村两委班子换届,村干部自动离职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村一级统计工作专职人员的配备情况很是令人担忧,特别是实行农村财务委托双代管以后,村负责统计工作的是村文书(大多由村会计过渡),由于主管部门未充分放权和解决相关待遇问题,其统计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处于零状态。
二、县乡两级对农村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够系统全面,加之农村统计人员文化水平低,造成部分统计表册不健全,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农村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难道村级不受统计法的约束。村级作为基层上报单位,必须遵循《统计法》的规定,否则村级统计数据的质量就无保障可言。县统计局为了加强农村统计往往只是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但乡镇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却无法落实。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无法得到遏止,加上乡镇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特别是统计人员的培训不能进行,就连送报表的误工补助和差旅费都不能解决,上述原因,使得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中“交差”思想普遍严重,报表质量低下,全县范围内至少有50—70﹪的村级报表不但没有准确性,有时还无逻辑性。对全县统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甚至于使党委、政府无法掌握到本辖区相关方面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某些决策上的偏差。
四、村级统计档案资料保管不善,致使某些档案资料丢失,在需要相关数据时无从查阅。因为村级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繁,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交接不及时,致使部分统计资料已丢失,再加上村级办公条件差,无固定安全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资料都是由村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保管,资料都是放在统计人员的家里,必定会由于这样或那样地原因丢失、损坏,从而导致统计资料无法归档,丢失严重。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追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有上述一些问题存在,不外乎以下一些原因:
1、动机决定结果。从统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统计法》对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统计人员却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统计工作人员,其动机和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加上不切实际的计划指标和无视《统计法》的“长官意志”存在,其数据质量可想而知。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正沿着市场经济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别是企业的兴衰存亡已完全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调控,而上层建筑的转变却相对缓慢。各级政府还没有从“抓经济”转向“管理和引导市场”上来,仍然依靠“下指标、考政绩”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每年总是召开各种会议,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指标,相反总有超额完成的现象出现。这样既保住了政府集体的荣誉,又保证了一年得来的考核过关。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其可信度究竟有几分。因此,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下级单位在统计数据中出现大量水份也就成为了必然。
2、广大村级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报表质量差。就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讲,基层统计力量的强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统计工作水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纵观全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来是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周期短,长时间专门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新手上路”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二是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制约,根本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没有对农村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三是由于村级统计档案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没有跟上,造成部分统计资料的丢失,造成新任统计人员无资料可查,报表时全凭个人印象推测,致使统计报表质量低下。
3、《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统计执法不到位,对统计违法的处罚不力,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统计法》虽已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但是对该法的宣传力度并不强,特别是县乡两级对《统计法》并没有组织专门的系统培训和宣传,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统计违法现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统计执法和处罚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统计执法的检查次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给统计违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提供了纵容的客观环境,给个别统计人员的思想上造成了“统计违法、不关痛痒”的麻痹思想和松懈。再者,因很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较低,特别是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加上法律知识的淡薄,对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现象不制止,连逻辑性、真实性都不加推敲,加上行政对统计工作的干预,也就放弃了原本想坚持的立场而“随波逐流”。领导要什么,就统计什么,要什么样的数据,就写什么样的数据,这就是统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的具体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统计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统计法》保证其相对地独立性、法定性,这是保证统计数据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一。然而部分政府领导对统计工作只一味地要求数字的增加和减少,不尊重客观事实,直接进行人为干预,必须用法律手段予以约束,尽快地转变这种工作方法。地方政府必须从人权、事权、财权上给统计部门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广大统计工作人员能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为政府服好务。在保证统计机构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尊重统计工作人员依法开展统计执法,保证统计工作沿着健康、有序、依法的轨道向前发展,真正地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强化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运行。
2、立足当前抓根本,着力强化基层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不牢将直接影响其结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在保证乡镇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落实的前提下,着力对农村村级统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培训和考核上下功夫,努力壮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农村统计的基础。
3、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统计部门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统计信息化工程,使统计工作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政府应积极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为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如微机等必要的工作工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资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农村统计工作由乡、镇驻村公务员统一代理制度。
总之,目前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难度较大,问题较多,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出谋划策,把农村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才有可能搞得更好,才能真正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服好务。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李要来
单位:洛阳市孟津县西霞院初中
联系电话:13938893131
邮编:471100职务:中学一级教师
强行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实施好多年了,可在农村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有人这样总结“素质教育提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校大张旗鼓宣传减负,学生明显感觉越来越苦。”结合农村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
2、教师队伍素质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教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1、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一提到素质教育,总拿应试教育一日不消,素质教育永难落实。应试教育成了他们的挡箭牌。主管教育的领导班子应该具备比较高的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有些领导明显不胜任,思想过于保守,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缺乏对教育改革的雄心,对教育事业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十分不利。
2、教师综合素质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是思想问题。农村教师长期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状。从没想过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总认为自己可以了,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到了何种地步,在学生中的评价如何。一味只要求待遇好,工资高。其次教师老龄化,知识陈旧。农村学校的教师是“小学–爷爷奶奶,初中–叔叔阿姨,高中–哥哥姐姐”的现状。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年龄结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有的当上教师后才去参加进修学习,有的只是经过短期职前培训,有的是半工半教,但都被委以重任。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只凭自己极其肤浅的知识和经验上课,自然没有教学质量。另外是师资力量缺乏。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工作条件简陋,生活条件差,待遇差,工资低,大多多年教龄的教师每月的工资还不如农民打小工的工资。因此在职的转行的转行,跳槽的跳槽,下海的下海;刚毕业的宁愿在城里找一份临时工,也不愿意回乡村中小学教书。师资力量的不足,给素质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3、教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农村中小学中,由于教师的文化素质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都是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中小学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平时搞“题海战”,考试前进行猜题,使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伤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真的是完全对立,不能融合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考试制度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自然有它的优点所在。完全取消考试制度,根据我国现有水平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有些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取消,素质教育都是空谈。并不是这样,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力,而有效的考试正是验收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两者是看是对立,实则统一的关系。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改进措施。
1、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不解放思想就没有开拓性实践,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教育的现代化。各级领导要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各级领导政府,包括学校的中层领导,应该正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关系,再不能拿应试教育来作为挡箭牌,来应付上级领导。思想首先应该解决问题,在行动上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在实处,这样考试正可以作为验收结果的重要手段。
其次,学校的领导应该懂管理,会管理,知道管理的重心所在。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借用到学校就应该是:“生为重,校次之,领导为轻。“没有了学生,学校谈何存在,没有了学校,要领导何用,老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现在农村的领导自身素质不高,认为自己在学校高高在上,把管教师作为自己的权力,从不了解学生的现状,使教师和领导成了完全对立的两个阶层,学生在中间谈何发展。如果领导和教师能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现状,以学生发展为重,想法设法让学生学有趣,学有乐,苦学变乐学,学生将会实现素质提高,在考试验收中顺利过关。因此,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校领导,是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教师是育人的职业,不同于工人制造机器零件,不合格或废品可以回炉重造,因为我们的失职会毁了一代学生,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每一位教师都应有“无功便是过,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让每一届学生因我而更辉煌。其次,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外,深化教师培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强力实行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的学生竟将学校做如下比喻。“学校是监狱,教室是牢房,老师是狱长。”可怕呀。现在的农村教育竟走到这种地步,不改行吗。新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如果没有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就难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教学改革的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改模式。传统教学思想是说教式教学,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处于主宰地位。而素质教育是以启发学生探索为主,使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以讲代练的旧模式,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改手段。素质教育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因特网、卫星通讯等多种方式实施“校校通”工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天罗地网”,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改教学体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旧教学体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限制一定班容量,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实行因材施教。其次,课程设置要全面,落实要到位。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除了智力因素的提高外,还要提高非智力因素。绝不能让劳动课,地方课,活动课,体、音、美等课成为虚设。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院一律给患者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分级进行管理,严格规定各类专业人员分级开展诊疗技术的规定,责任到头,实行医疗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加强劳动纪律,创“一流服务团队”
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全院实行上班下班签到制,并购买指纹机。医院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等方面,凡发现违反者,均按医院相关制度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