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柳书记很重视,本来他要来参加会议,并要讲话的,因为一些工作安排问题,抽不出时间,他要求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开好,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好,尽快扭转我市上访多的被动局面。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增多的势头,为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我市信访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信访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市的信访形势还是严峻的。今年1至7月份,我市县以上党政机关信访部门共接待群众集体上访336批5009人次,与去年同期228批4599人次相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上升47.4%和8.9%。群众集体越级到、市上访量大幅度上升,2002年对比2001年,群众集体上访的批数和人次分别上升63.2%和69.4%。今年1至7月份,我市群众到、市集体上访的批数为178批3040人次,对比去年同期,批数上升了13.4%。其中,群众集体到上访共38批中,重复上访的就有9批。特别是今年7月份,群众集体到市上访就有42批790人次,是历史上群众集体到市上访最高的一个月份。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造成群众越级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带着群众感情去处理群众的上访问题,导致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张德江同志指出:“凡是不重视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肯定不是一个清醒的领导干部,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因为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宗旨所系,责任所系,义务所系,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时时讲要实践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决不是笼统和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群众有意见、有问题、有困难、有要求,必然要向党和政府反映,这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和寄予希望的表现。群众有问题、有困难,不找政府找谁。党和政府通过信访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群众上访为的是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他们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希望党和政府能主持公道和正义,等等。一句话,要求我们实现和维护他们正当、合理和合法的权益。如果我们对群众的一些基本要求不予理睬,不当回事,怎能说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把信访工作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市当前正处于发展快、矛盾多的特殊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既有国际复杂多变形势的考验,又有国内经济转轨的阵痛,更有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日益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的困扰,社会稳定也必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必然在信访中得到集中反映。从当前看,群众信访活动已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信访反映的内容相对集中,特别是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涉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起来的难度非常大,如转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项目建设征地和旧城改造中拆迁补偿、劳资纠纷、山林权属争议、村“两务”管理、行政区划调整、司法不公、干部腐败等问题往往成为群众上访的焦点所在;群众信访表现形式日趋激烈,集体访、重复访和异常访明显增多,上访规模大,人数多。有的上访群众动不动呼口号,写血书,拉横幅,静坐请愿,有的甚至围堵党政机关和交通要道。这些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能醒悟过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群众越级上访大幅度上升的势头,扭转我市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不仅会拖全的后腿,给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延缓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甚至会造成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就会毁于一旦。稳定压倒一切,信访工作做好了,社会政治稳定了,我们才能安下心来搞经济建设。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引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志对上访习惯于在群众身上、在客观上找原因,有的认为群众是刁民,总认为是老百姓的错,把问题推向群众;有的认为群众信不过自己,闹到市里、里甚至中央去才能解决;有的认为群众越级上访是因为本地离广州近,离惠州近,有客观原因,等等。群众上访表面上问题在群众,但根子里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群众上访更多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不实、做群众工作不深入引起的。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敷衍塞责,一推了事,甚至置之不理,造成群众投诉无门,不断越级上访;有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规范信访活动的工作相对滞后,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广泛、不深入,致使一些上访群众动辄找领导,找书记、市长;有些干部工作不到位,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干部作风好,信访工作就能做好;干部作风不好,信访工作不可能做好。要把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作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级领导干部和信访干部一定要转变作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浓厚的群众感情做好信访工作。

二、整合资源,各方联动,共同构筑我市统一、协调、高效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信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环环紧扣的有机整体。光靠信访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做不好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信访问题上都有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根据职责分工,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统一、协调、高效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一是要形成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在信访问题上,加强各方协调很重要。如果大家各行其是,互相拆台扯皮,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激化矛盾。如目前正在推进的市东江北岸整治建设中水北村拆迁安置问题上,群众多次大规模到市上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当然,这里面有群众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有关部门及惠城区政府协调、配合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处理一些复杂的信访问题,必须建立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根据的要求,市已经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成员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等有关工作部门组成,统一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市信访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相应机构,对口负责,从组织体系上整合信访资源。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共同做好信访工作,形成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对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不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失职渎职、推诿了事,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是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网络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信访工作没有一个完善、灵敏、高效的网络,就无法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动态,无法及时摸清群众脉搏,无法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因素,就会成为“瞎子”和“聋子”,就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有的县(区)、乡镇发生了群众大规模集体到市政府甚至到政府上访事件,当地主要领导还不知道,这是很不正常的。究其原因,除了领导不够重视外,信访网络不健全、反馈不及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此,要大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各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以及厂矿企业信访工作网络,要配备专(兼)职信访调解员。要建立信访信息预报制度,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信访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确保不出现瞒报、迟报、漏报现象。通过不断加强信访网络建设,构筑纵到底,横到边,辐射全市,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从而及时掌控信访动态,争取主动,减少被动,努力把矛盾迅速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形成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县、大事不出市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拓宽党政领导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坚持党政领导接访日制度。部分县(区)、乡镇和单位、部门几年前都建立了领导接访日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促进信访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接待群众来访时断时续;个别领导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让别的干部顶替自己接访。这样,群众要求领导接待和解决问题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由此引发了越级上访。我们要把领导接访日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完善这一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市信访局可以采取临时抽查的办法,发现接访日领导没有到位的,可以通报全市,确保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采取领导定期接访与预约接访、随机接访等多种形式,保证群众来访有人接待,反映的事情有人过问,接访后交办事项有人落实。要总结推广市民投诉中心、公开电话、公开信箱等形式,方便不同层次群众的信访需要,提高信访时效性。市民投诉电话和市长信箱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县(区)也要设立自己的公开电话和公开信箱,并且要有专人负责管理,避免虚设。

三、未雨绸缪,控源治本,把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德江同志最近到信访局调研时指出:“信访部门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的‘群众工作部’,责任大,任务重,地位十分重要。现在信访部门的地位与信访工作的职责是不相称的,因而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能。要采取措施,加强信访工作。”因此,信访部门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需要。应该这样讲,近两三年来,各县(区)信访部门的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觉得还很不够。比如说目前信访部门的人员配备就不尽合理,各县(区)信访部门包括市信访局在内,大约有信访干部50多名。由于历史原因,信访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仍然普遍存在,这是很难担负起日益繁重的信访工作任务的。据我了解,市信访局近年来每年处理的信访总量大约是10000件次左右,而信访干部只有八、九个人,你说,这样的工作量能派年老体弱的同志去干吗。显然,这是不行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信访部门的建设,进一步理顺信访工作体制,选准配强各级信访部门的领导班子,重视信访干部的培训、交流和提拔使用,要派党性强、懂政策、有群众工作经验、作风好的干部到各级信访部门去,尤其要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新进机关的大学生去,使信访部门成为锻炼、培养、考验和造就干部的重要基地。张德江明确指出:“信访局长要由委副秘书长兼任,地级市信访局长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县(区)信访局长由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各县(区)要在10月份前落实好,到时我们要向汇报贯彻落实情况。要着力改善信访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在人、财、物方面优先保障。就说交通工具吧,现在各县(区)的信访局还不能完全做到有固定工作用车;就是有固定用车的,大部分也都比较残旧。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访干部下基层调处信访案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我认为,各级政府都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办公自动化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该配置的,还是要配置。我们要使信访部门在惠州有位置、有威望、有份量,让信访干部觉得在信访部门工作有希望、有劲头、有信心。

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张德江同志来广东工作后,非常重视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他说:“信访干部应该是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是干净干事的干部。”因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各级信访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增强信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信访部门的同志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文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信访业务学习,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大家都知道,信访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我认为,既然组织上需要我们做信访工作,说明我们的工作很重要、很光荣,那么就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就要安心信访,服务信访。

同志们,目前我市的信访形势很严峻,做好今后的信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神圣。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信访工作会议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清形势,改进作风,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信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