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也必将引起教育培训从外延到内涵的深刻变革,给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试图以终身教育理念、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构建开放的统计教育

培训模式加以探讨。

一、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认识

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社会功能,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才逐步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常规活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本文所称的教育培训,是指以成人为对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或取得职业资格为主要取向的学校后教育培训。

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培训观念、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培训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培训活动包含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教师、教材和媒体等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称为培训模式。

网络技术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高性能计算机、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

网络技术与教育培训相互融合,传统的培训模式、理论乃至体制需要进行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以统计从业人员为中心,以先进的培训理念为指导,网络为环境,在线学习为特征,将学员、教师和培训者组成网络化的学习组织,注重学习的效率,强调发挥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统计工作中去的教育培训模式。

二、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以上分析说明,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非常必要。基于网络技术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弥补目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

(二)可行性分析

1.计算机及宽带网络应用已经走进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据统计资料[1],**省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分别为73.8台和19.4台,同比增长13.9%和35.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2],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14亿人),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到40.3%。网民每周上网时长均值为19小时。网络教育应用使用率到达18.5%,说明网民对于互联网教育培训等深层次应用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高。这些都表明,实施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