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关乎审计形象,体现审计价值,决定审计工作成败,集中反映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审计署8号令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实际上这些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
一、提高审计质量要注意把握审计工作全局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8号令等法规后,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审计执法的力度不断增强,依法审计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认真履行了审计监督的职能,为维护财经纪律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审计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如有的审计项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和措施不突出不明确;有的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缺乏全方位的视野,方法简单,专业技能不高,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不强,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在审计报告中忽视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提出整改规范的建议;在落实审计处理决定方面存在重处理处罚忽视督促整改的倾向;有些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不够严格,逐级责任制落实没有完全到位等问题。
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改进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不断提高依法审计水平。
二、提高审计质量要注意从审计的程序和环节入手
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要切实加强审前调查,充分研究法规和政策,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动机和内控缺陷等方面入手,抓住被审计单位问题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安排审计。编制审计方案要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科学地规划审计步骤和审计思路,确定审计具体目标、重要审计事项和审计风险。
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编制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整个审计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终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的过程。要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使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重要事项和查出的问题建立在结实可靠的基础上,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有相应的审计证据作支持,为了使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能够形成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专业技能,采用多种审计技术方法收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并编制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是继续开展优秀项目的评选工作,对优秀项目要在精神和物质上加大奖励的力度,同时也要严格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活动中,因重大过失,侵害了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及经上级审计机关执法检查,发现存在严重审计质量问题,对审计执法过错人进行责任追究,并根据过错性质的严重程度和造成影响的大小,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四、提高审计质量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
提高审计质量要求审计人员做到以下六点。一是坚持依法审计,敢于坚持原则,对重大问题决不含糊,要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二是要有过硬的审计业务技能,具有专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多种审计技术方法;三是发扬勤奋、钻研和扎实工作的精神,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四是以提高审计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将质量意识贯穿于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五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征求和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六是廉洁从审,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和审计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