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统计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统计系统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统计服务理念,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构建现代统计体系,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全市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根据国家、省、市统计局通知精神,将年确定为全市统计系统“调查研究年”。为科学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这次“调查研究年”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和遵循原则
“调查研究年”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四大工程”建设、践行“三个提高”为中心,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的要求,从夯实统计基础、深化统计改革、优化统计服务、提高数据质量入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方位开展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调研内容和研究方向
“调查研究年”活动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重大任务,调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具体分为统计改革、统计服务、统计基础和数据质量四类:
(一)统计改革类
围绕上级统计部门确定的“四大工程”,探索实践工业和投资项目统计标准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统计、蓝色经济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统计办法等一系列统计制度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对策和工作措施;改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统计,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研究新核算制度框架下能源核算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从部门行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与监督等方面展开调研。
责任科室:综合科、核算科、工交科、投资科、执法大队
(二)统计服务类
一是转变统计服务理念,探寻统计服务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是跟踪监测经济运行。重点监测经济社会发展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对形势发展做出预见性、前瞻性的准确判断。
三是跟踪监测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情况。密切关注消费、投资、企业效益以及民生等发展情况,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实施情况及其变化影响。
四是跟踪监测经济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三农”、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县域经济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五是研究“两个同步”问题。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统计、适时监测“两个同步”展开调研。
六是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和“幸福感评价指数”,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统计依据。
责任科室:核算科、农业科、工交科、经贸科、投资科、城调队
(三)统计基础类
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企业“一套表”和“网上直报”的工作要求,强化基层统计力量、人员培训、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健全完善统计基层基础网络。
二是推进统计法制建设,从统计法宣传、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等方面开展调研。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干部作风、反腐倡廉等建设方面展开调研。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各科室要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调研方向,突出调研重点,深入基层、经济发展一线,运用走访、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把调研活动抓实、抓好,力求多出有应用价值的成果。不搞面面俱到、大而化之的研究,要就某一重点或专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建言献策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撑。
(四)把握质量,打造精品。各调研项目牵头科室要站在全局角度,在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调研素材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注重面与点的紧密结合,形成一批既有操作性、又有前瞻性的上层次、高水平的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既要具有一定理论价值,更要注重现实意义,充分体现调研结果,务求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
(五)成果应用,总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年”的调研成效,要加大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力度,一方面通过汇报、直报材料、统计资料等方式,积极向各级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推介调研成果,促使调研成果纳入领导决策视野。另一方面,通过调研活动的开展,以及调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于统计工作的过程,努力提高统计工作者和干部职工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和推动全市统计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