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股东、债权人、纳税人等)的利益服务的。对政府审计来说,其实际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在监督政府对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出资人,他们不仅应该知道政府将钱用在那里,而且还应该知道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如何。这就要求,国家审计机关不但要对政府的财政、财

务收支进行审计,以检查其资金使用是否在国家预算范围内——这被称为合规性审计或财务审计;而且还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以检查其是否存在无效率或低效率现象—这被称为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其职责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与评价。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基于相对完善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下的财务审计已经相对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财务报告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报表审计体系,财务审计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合规性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关注目标。我国的现状是经济生活中违法乱纪行为还大量存在,审计机关每年都揭露大量的违规行为,反腐败仍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的财务审计还没有实现对所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主要还是针对有关制度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检查。而且由于政府会计制度还不完善,加之相关的财务报表未经过审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保证,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绩效审计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在探索绩效预算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对政府支出提出相对明确的绩效要求与考核标准,这就为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过来,绩效审计的开展也为绩效预算的实施提供了支持。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对项目或单位的绩效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为下期预算提供决策基础,也便于考核预算单位的责任履行情况。当前审计机关应积极与财政部门配合,共同促进绩效预算制度的建立。

(二)积极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绩效审计归根到底还是对政府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而监督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政府及其部门(单位、项目)应有一个事先确定的责任目标,如果没有一个事先明确的责任目标,事后的审计监督也就难以进行。而要有一个明确的项目或单位工作责任目标,需要政府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实现。我国的政府正在进行职能转变,在这个转变的同时也伴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在建立责任政府。责任政府的形成,对于开展中国式的绩效审计将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审计机关也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如通过绩效审计揭示政府在预算管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