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直接证据,如何坐实审计发现
在现实审计工作过程中,是不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件是总感觉存在问题,但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事。是内控缺陷还是风险事件,或是人为因素,无法坐实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职业判断或者主观感觉,那么这种情况下,必须注重三点:
一、考虑自己在理论层面的知识是否扎实,找到反映问题的角度;
二、是性质问题还是数量问题,若为性质问题就力争突破;
三、影响程度的大小,做审计一定要抓大放小,不能纠结于一些细节,而应该系统性思考,扩展性考虑。
有了以上三点的铺垫,对于一个审计发现是否需要继续突破。应该就有了基本把握和判断。那么对于一个证据缺乏甚至缺失的审计发现,如何得以坐实,并取得突破呢。最近所参与的工作的有了以下八点的总结,予以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数据思维,进行趋势分析。较为重大的事项,对于数据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具有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筛选、分层、趋势分析,一些个性化的事件就会作为主要事件凸显出来,对于下一步排查和深入、拓展审计具有很大的帮助;
如没有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条件,那么就利用排除法,这条先pass;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七、外围证据的收集和佐证。一旦在内部实现不了证据收集的时候,通过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外围关系,进行证据的收集,来佐证和坐实审计发现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工作手段,这就需要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是否值得这么去做。
第八、取得领导的支持。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必有高人支出,那么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把领导当做资源利用,尤其在某些事项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需要和领导进行沟通汇报,看看领导怎么说。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汇报技巧,个中方法就得审计人根据不同情境确定。
没有审计证据,需要确定存在问题,往往是一个挑战性极高的工作过程,是否有必要开展,需要及时沟通和根据要求调整,绝对不能一根筋,走到底;审计要做的事是做正确的事,也是要把事做正确,但怎么算正确,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确定,所以,无证据审计,不一定是坏事,但一定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