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效益审计全过程解析

一、什么是管理效益审计

所谓管理效益审计是通过审计监督检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的一种宏观审计。

二、管理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审计

这是目前管理效益审计最直接有效的突破口,要分阶段确定重点,主要审查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工程项目计划、资金落实情况,开工条件具备情况,以及施工队伍待定、承包合同签订情况等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建设项目预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重点审计建设单位管理费中有无乱开支,及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从总体上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开展审计。有些单位还对项目后评估审计进行了探索,这种审计方式对后续建设项目或者新建项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二)经济责任审计

1、年度审计应侧重审查、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各项承包指标的完成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盈亏的真实性等

2、届满和离任审计应侧重于界定、核实出资者资产保值、增值;任期内经营目标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情况;盈亏情况;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清理情况;有无超投资挂账、经济纠纷等

(三)内部控制审计

建立健全完整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部门单位规范管理、促进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堵塞漏洞、杜绝浪费,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也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全过程。

(四)价格审计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价格审计就是对企业购销过程中的价格行为进行审查,确认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价格决策服务,价格审计包括购价审计、成本价审计、销价审计、投资价格审计和造价审计。

(五)经济合同审计

主要审计经济合同立项、签订、主要条款内容及合同履行情况及合同终结。要重点关注合同项目是否列入计划或者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是否经过可行性分析研究或者项目评估,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合同当事人、经办人和代理人是否具备合法资格,是否具备相应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合同标的及其数量和质量是否具体、明确、合法;价款和酬金、履约方式及违约金的约定是否合理;出现合同纠纷时是否严肃、合法等。当经济合同履行终结后,应就其合同执行的效益性进行评估,并对未如约履行的合同要审查其原因、违约责任及所造成的后果,对终止合同还应当审计终止行为对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的影响程度。

(六)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舞弊和错误导致的风险,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风险成了现代内部控制的主要防范对象,风险同时存在着创造潜在效益的机会。审计人员通过恰当评估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是管理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及价值所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效益审计的关键在评价。目前开展的效益审计缺少相应的衡量标准,如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甚至环境效益评价中,项目发挥的社会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后果,就只能用简单的好与差来评价,不仅给评价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影响效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更导致效益审计结果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更不用说上升到宏观管理层面加以评价。

(三)问责长效机制

问责制是建设以法治企,促使企业负有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就是把那些负有经营责任的无所作为、不作为和滥作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领导人员予以清除,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将经营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如何使效益审计问责常态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遏制财经违法行为,促进依法治企,提高管理效能,应是效益审计实践中探索的全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