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深化政务公开的交流材料
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国税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就是要增加工作透明度,就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让民众的知情权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国税局以赋予群众知情权为中心,拓展公开渠道,完善公开载体,深化公开内容,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统筹结合,积极促进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整合资源抓创新,全面建设政务公开“两网互动”平台
政务公开的渠道很多,资源丰富。为实现资源增值利用,我们把“依托信息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创建互动平台,提高监督水平”,作为创新的重点。
对内,从监督行政管理权入手,在全省国税系统率先开发政务公开软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从去年3月中旬开始,集中力量研制内部政务公开软件,于今年初全面推行。软件功能定位可以用“全、新、严”三个字概括。“全”,是指公开内容全。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将系统干部普遍关心和涉及干部利益的有关事项、容易产生不廉行为的主要环节,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对内实行人事、财务、行政、廉政事项“四公开”,共设置4个一级科目、19个二级科目、78个三级科目,覆盖了人、财、物、廉政建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新”,是指软件设计新。明确过程公开、主要环节公开、结果公开,每个公开科目都设计了流程图,实行流程按钮控制,杜绝人为干扰。“严”,是指公开程序严。本着“没有不公开的事项,只有公开范围不同”的指导思想,按照软件设定的规定程序及时公开,杜绝怕惹麻烦、怕担责任、回避矛盾而有意缩减公开内容的现象,确保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软件的研制和运行,引起省局领导的关注,先后两次赴泰作专题调研;并荣获市纪委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创新成果奖。
对外,从监督税收执法权入手,在全市市级机关中率先开通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根据市里统一部署,从去年4月底开始,全面清理审核税收执法权,做到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和行政救济等十公开,共清理上报税收执法权56项,并据此编制税收执法权职权目录;按照减少层级、理顺分工、提高效率、方便办事的原则,依法制定并公布税收执法权力运行流程图,标明承办单位、办理制度、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去年7月,在全市率先开通税收执法权公开透明运行网,向全社会公开职权目录和职权行使流程图,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建立权力运行记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要求,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公布办税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工作,及时向社会和广大纳税人公开能够公开的各类涉税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备而引发的税收执法公允失范。这些工作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作为市级机关代表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二、健全制度抓深化,稳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政务公开的“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方面建立了公开预审、投诉处理、责任追究、考核评议等具体运作办法,真正做到公示让群众明白、承诺让群众放心、监督还群众权力、追究为群众作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把政务公开与坚持依法治税相结合,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以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为契机,全面推进执法责任制软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促进执法责任制落实,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追究信息化。全面运行执法风险预警系统,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严格落实考核工作,实现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的参数化和常态化。强化大要案公开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大要案审理水平。研究制定政策执行情况反馈报告工作考核办法,提高政策公开度和执行力。
2、把政务公开与深化税收服务相结合,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纳税人位置至上、权益至上、需求至上“三个至上”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满足需求,维护权益。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责任,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发展职能作用;以企业满意为第一要求,全面推进纳税服务“e”站建设,建设泰州国税“网上办税服务厅”,打造国税“第一窗口”,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促进征纳互动双赢;以关注民生为第一信号,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把政务公开与推进反腐倡廉相结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将政务公开作为廉政监督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建立反腐倡廉考核评估体系,逐步建立科学、精细、简便、高效的税收征管长效机制,不断强化税收执法权与行政管理权监督制度,构建具有泰州国税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管理链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防止权力失控,严防不廉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