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现状
信息来源:襄樊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6日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审计发展到现代审计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一、当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现状
1、我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从时间上讲分为三个阶段:
①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的诞生,经济效益审计已经开始走向中国。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探索性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出了“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脚到经济效益”。1984年,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263个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如天津铁厂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湖北省两户纺织企业效益审计报告,鞍钢和山东审计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报告,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经济效益审计实例。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经常审计,即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做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自提出两延伸后,全国地方一些审计机关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试点。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审计工作者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中国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如何与国际接轨并付诸实施。近几年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都明确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注入了经济效益审计内容如经济效益调查审
计,在外资审计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使用效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制定计划,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等财政投入较多的部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向审计现代化迈出可喜一步。
3、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财政审计、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政府采购审计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开展了效益审计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在财政审计领域,主要是对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进行了尝试。
财政投资项目,是我国审计机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领域,通过审计重点揭示了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项目的投资绩效,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有效地使用,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发挥投资效益。在政府采购审计上,以政府采购中心为核心,以政府采购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政府采购预算为基础,以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为重点,通过对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单位以及政府采购项目的审查,搞清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政府采购中心的设置、隶属关系及政府采购业务运行关系,揭露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履行不到位、业务运行不畅、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影响政府采购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对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中,以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重点,剖析国有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纠正其经营决策失当,财产管理不善等违规违纪行为。对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查处和揭露,有力推动了单纯
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改进审计机关的计划管理,科学地将经济效益审计与现有审计业务种类进行结合。切实把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全面有序地纳入审计机关的日常工作。
(三)积极推进建立责任政府,帮助确立绩效预算制度,为开展中国式的经济效益审计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政府正在进行职能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在建立责任政府,责任政府的形成,对于开展中国式的经济效益审计将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审计机关也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此文被评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