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查处工程领域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的审计技巧

当前,国家三令五申从严规范和治理投标主体的违法行为,但是在工程领域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依然十分普遍。违法行为极有可能导致诸如偷工减料、施工质量缺陷、设施功能和作用无法发挥等恶果。笔者结合近几年工程建设情况审计,从转包和违法分包定义入手,浅议审计实践中如何查处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投标人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不得通过受让、租借或者挂靠资质投标。中标人不得将中标项目转包、违法分包,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投标中标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按照规定纳入信用记录。

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法律法规解释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

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查处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审计技巧

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往往手段比较隐蔽,相关协议也都是私下签订,审计人员不易获取,且承包人、分包人(转包人)、监理人等通常会串通舞弊,事先做好统一约定,审计过程中很难察觉。但是再完美的舞弊也都会存在一些蛛丝马迹和细微破绽,只要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定能从一些细枝末节和流程中发现疑点线索。

(一)全面审查工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工程项目的资料非常多,且都是经过特殊整理的。审计过程中,面对如此繁杂的资料需要我们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聚焦两头,前端重点查看招投标过程及评标资料、施工合同等,明确施工主体、施工要求、合同工程量等。后端重点查看施工过程资料、监理日志、监理例会、单位验收及合同验收环节的人员签字、结论意见等,特别是招标文件上列出的五大员,比对人员是否一致、签字笔迹是否一样、是否存在后补情况、前后时间是否颠倒等;实际完成内容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变更设计是否经过审批、分部验收意见是否真实等。

(二)详细勘察工程现场,寻觅质量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对于项目法人单位,适宜采用政策攻心法。通过讲政策、讲法纪、讲政治等方式引导和促使项目法人单位积极认真配合审计工作,把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的真实情况如实进行说明。这既是依法履行职责的具体表现,更是主动接受审计、配合审计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更加真实、客观、审慎地作出结论。

二是对于项目施工单位,适宜采用证据揭示法。一般情况下,项目施工单位在谈话时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大都不配合或者避重就轻,汇报一些项目成绩或者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此时,谈话人应充分用好已经掌握的部分证据,选准最佳时机,一经抛出,务求发挥证据的最佳效应。

三是对于项目监理单位,适宜采用矛盾追踪法。在现行的项目监理运行模式下,很多监理公司在实际配备监理人员时存在少配、低配、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及更换等情况,监理作用发挥得不到有效保障。审计谈话时,要以此为突破口,着力在监理履职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角度追踪有关问题,求证项目施工中存在的疑点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