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发言稿
在“三严三实”当中,“严以律己”是保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因此,每个领导干部要严格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做到“三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要慎微,防止行为上的放纵。宋代思想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必须慎小事、慎小节,重点是慎习惯、慎嗜好。良好的习惯和嗜好是存在于人们自身的道德资本,慎用,可以增值,一生受益;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贬值,祸及终身,小则伤身、大则丧志、重则丢命。古人把个人的不良习惯和嗜好称为“祸媒”,说“好船着溺,好骑着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对领导干部来说,个人习惯、嗜好看似小节、小事,实际上反映做人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实践证明,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很多领导干部的违法,大多是从个人的习惯、嗜好等一些小事小节上被人打开缺口、乘虚而入的。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从政治高度看待个人的习惯、嗜好,把情趣爱好限制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爱而有方,好而不嗜,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身正、身硬、身净。
三要慎欲,防止欲望上的贪婪。“欲多则心散,则志衰,则思不达”。对待个人的私欲,人一定要有所节制,无欲则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取心,做到抗得住生活中的寂寞,抗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禄的诱惑,抗得住不正之风的袭扰,抗得住庸俗关系的侵蚀。有底线。有些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打敢拼,但面对功名利禄却心乱神迷;有些领导干部平时温文儒雅知书达理,但一涉足灯红酒绿的场所就成了“迷途的羔羊”。归根结底,皆因“欲望”作祟。欲望是个无底洞,古人说:“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特殊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遏止私欲膨胀。在工作中不以“利益”为标准,不能盯着“荣誉”、“位子”来干工作,要淡泊名利,保持心态平衡。在生活上守住清贫,不贪图安逸和享受,洁身自好,不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始终保持住个人的浩然正气与清纯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