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但粮食生产仍存在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推广不足等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有的外出人员甚至数年不归,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幼、妇、病、弱,整体劳动能力和素质都偏低,导致种粮劳力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管理粗放。特别是一些人少地多、种植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农民选择弃耕、撂荒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种粮面积和粮食产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部分地区受地形因素影响,种植地块分散、田间道路狭窄、灌溉水渠不畅、机械操作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收入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对农机具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够明显。部分地区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难以开展,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农机具,导致农机具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

三是农业生产成本涨幅较大。近年来,钢材和化工原料等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导致农业机械生产成本变高、价格上涨。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原料购进和出厂价格上涨明显,加之许多种植户施肥不科学,造成过度施肥,无形中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压。农资储备制度不健全,特别在农资需求量大的旺季,缺乏科学合理的调度、分配手段,致使农资在并不短缺的情况下出现分配失控。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农业生产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农资供求矛盾加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要加大农机应用推广力度。政府部门加大农机推广政策支持力度,认真分析当地情况,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引进先进、高效、实用的农机设备及技术,跟踪了解农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及时加以解决。合理配备农机推广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加强农机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配合,详细了解农机用户的真实需求,向农户宣传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产品维修保养、机械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机服务质量,保障农机推广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特别是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率,健全以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为中心、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为骨干、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三级农机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粮食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三要缩减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引导种植户在冬、春淡季低价购买化肥、尿素、地膜等农用物资,有效避开农资购买高峰期,按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稳控种植成本,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组织开展农技培训,帮助种植户转变“施肥越多越高产”的错误认识,积极宣传过量施肥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产品质量、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的负面作用,大力提倡农户多使用农家肥、草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百日行动”,集中组织执法人员对农村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网络销售、电话订单销售、游商游贩推销、企业商户非法农资展销布点等农资销售模式及时报告处置,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有效保护农民的种粮效益。

四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财政为支撑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先进种植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粮食市场竞争力。加强粮食生产信息传播系统、农资检测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探索“科研院所+农技部门+农户”的模式,建强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创建科技扶贫示范点,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为农户提供经济作物栽培、畜禽健康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农业技能培训,推广耕地修复、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瓜菜嫁接苗等新品种新技术,培养一批懂科学、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