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不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

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

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600万人

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1、工业污染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2、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4、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