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几点体会
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工作的头号大事,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做好其他各项工作。近些年来,家庭作坊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通过关、停、并、转,基本完成了初级工厂化改造,从家庭作坊式向初级工厂化过渡。通过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从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到生产企业的车间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危险工序操作人员实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烟花爆竹生产实行安全许可制度等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使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改善了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员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与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整个烟花生产行业的队伍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众所周知,烟花爆竹生产是高危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安全生产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要求。烟花爆竹生产虽有二千多年的生产与发展历史,但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工艺也不复杂,不像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去操作与管理,烟花爆竹行业的员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掌握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不多,导致安全意识不是很强。有的仅凭经验主义去操作与管理,造成了在生产中隐患不断,甚至发生事故。现状与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下面结合本人在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中所见所闻,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烟花爆竹生产是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一直以手工操作为主。现在企业员工除安全管理人员和有药工序操作人员需要有初中以上学历外,其他工序员工都没有学历要求,由此可见,烟花爆竹生产行业的整个员工队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方面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要求在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烟花爆竹生产队伍中来,但现实状况是具备高学历、懂得管理的人才极少愿意介入到烟花爆竹生产行业,能吸纳到烟花爆竹生产行业里的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影响了整个行业管理模式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烟花爆竹生产以手工操作的生产工艺延续了二千多年,多是以家庭为单元,在作坊里从事烟花爆竹生产,一直没有形成工厂化、规模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工业化社会的今天,虽然烟花爆竹生产作坊通过不断的改造、提升,从作坊里迁出集中到有一定保障的固定区域内生产,这也仅仅是完成了由家庭作坊式向初级工厂化过渡的改造,装备水平和工艺设施仍旧为传统作业方式,与现代企业的内涵相距甚远。生产工艺没有大的改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无法保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安全设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有加大生产投入,采用国家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企业有了效益,又能为安全生产进行投入,从而做到良性循环,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三、企业各项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对企业员工的一个法律约束,安全规程制度的作用在于教育确员工,提高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充分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以达到人人都从思想上、行为上实现安全生产,牢固树立起安全主导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虽然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就按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任何不安全的事件的出现,均是思想和行为的不协调和不统一所导致,所有的自认为不会发生问题的思想都是对自己过于自负的助长。那种盲目乐观、姑息迁就、侥幸自负的心理不愿意改变。相伴而来的就是难于预料的安全事件的发生。责任心是不是到位,安全思想是不是已经加强,在很多事故的发生中这其中占有非常大的因素。有不少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在好多时候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所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也不愿意主动进行有效的改正,一旦不安全事件的出现就会变得束手无策。烟花爆竹企业的员工,多数是自由惯了农民转变而来的,不了解企业的各种制度,对企业的各种制度约束不适应、甚至抵触,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内心里没有接受制度、规章、规程的约束,对生产中违规、违章不以为然。有些员工违规时一但受到相关处罚,不去找自身原因,而是又吵又闹、不得安宁,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也有企业管理人员不愿得罪人,对违规现象、违规人员放任自流,不从企业生产的安全去着想,只想到大家都是熟人熟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管理紧了就会得罚人,不如做个“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将企业的生产安全搁置一边,形成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力度不强。甚至有些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纯粹是为了领取和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为了搞好安全生产该如何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地发挥规章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四、隐患常有,整改不及时、力度不大。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少数企业存在“三超一改”、私搭乱建、不按规范使用工具等现象,在下达《现场检查意见书》后,没有立即改变,直至再次检查时仍然存在。此类原因或许是为了多出产品,企业不愿改变;或许是员工自己不服从管理而没有改变。有时安全、消防、防雷设施损坏不能及时修整、补充;生产厂区常有机动车辆进出;门卫管理不严,没执行登记制度,任人自由进出生产厂区;安全监控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不会使用。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企业的管理工作抓得不紧,比较松懈,安全投入不到位,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存在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识不到隐患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往往在血的教训面前才知后悔,到那时就为时已晚,付出的将是沉重的代价。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狠抓安全隐患的治理,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把安全管理和个人利益挂钩,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层层约束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奖惩规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违章人员的查处力度,做到违章必究,执法必严,筑牢安全防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只有不懈地努力纠正违章,对每一次违章都“小题大作”,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7、安全生产例会不是正常按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沟通企业内部安全工作各方面的纽带和渠道,通过例会,企业负责人能及时了解和掌据整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使事故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若不正常地召开例会,信息不到及时反馈,就不能及处理,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
8、班组建设不完善,没有真正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事故预防的能力体现在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是班组、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现场单元作业,要依靠班组和员工的安全作业和操作规范的执行力来实现;员工的安全素质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的安全生产状态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
9、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的一种集体共识,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实施安全文化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真正用文化筑牢安全防线,从而保证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健康和谐发展。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需要从陈旧的思想意识中解脱出来,要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来思考。培养职工的超前防范意识,形成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自己的责任自己负”,使职工的思想从“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