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思考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主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一直是组织部门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业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
当前,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概念化、公式化和雷同化气息较浓,缺少个性,准确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内容片面失真、稍欠公正。考察材料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事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凭印象,凭感觉,凭经验。有些材料的撰写易被表象所迷惑,凭一时一事来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以偏概全,或一好俱好,或一丑俱丑,而对其真正的优点和不足却把握体现不够;有些材料撰写时因受考察者个人好恶和感情亲疏的影响,存在着误把优点当不足,误把不足当优点的现象,是非良莠表述不十分明了;还有些考察材料有意围绕领导的决策意图来撰写,对领导有意提拔重用的则肯定成份多,对不足和缺点一带而过,考察材料的撰写仅仅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内容表述的准确性、考察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与事实有些出入。
2、优点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对考察对象的情况把握不准,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材料的内1
容习惯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具体表述时,写德,往往是流于几句概念性的套话;写才,习惯以工作取代个性,以成绩代替能力,以集体的作用代替个人的努力;写廉,虚的多,实的少。至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所做的具体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则难以体现,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优点不优,特点不突,千人一面。
3、不足含糊笼统、难以界定。对缺点、问题的描述,或惜墨如金,抽象笼统,只用一两句高度浓缩,缺少具体事例的印证和说明;或含糊其辞,不痛不痒,用“希望”、“建议”代之;或生拼硬凑,把“脾气急躁”、“性格内向”等性格特征也作为不足来反映,看不出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往往让决策者难以把握。
4、语言表述生硬、过于空洞。套话多,空话多,定式化的语言多,表述往往比较机械,不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来体现。如写工作作风,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则反映不多;如写自身建设,则往往用“自我要求严格,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群众基础好”等来体现,缺少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加以印证,语言不生动,欠活泼,值得回味咀嚼的地方极少。
5、格式简单呆板、不够规范。只强调材料大框架的完整,平均用力,而在一些具体内容的描述上则重点不够突出,该表述的不表述,该详细的不详细,考察材料中能真正体现干部个性特长的内容较少,工作简历、奖惩情况却占了很大篇幅,测评情况和推荐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应该说明的内容却有时被疏忽。
二、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原因简析
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从考察者这一考察主体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影响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考察主体主观努力不够。考察者对考察材料在干部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把考察材料的撰写作为一种程序上的完善,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考察时蜻蜓点水走过场,撰写时满足于一般化的应付,凭大体印象和现有的“经验框框”拼来拼去,只能是一份内容平泛的“大路货”。加之日常具体事务性工作较多,平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考察材料的撰写质量主动研究不够,思考不深。
2、考察主体思维层次不高。考察者由于自身思维层次的局限和对基层工作情况的不熟悉,对如何把握考察的切入口和重点心中无数,对问题的关键考准考实办法点子不多。考察中,遇到问题抓不住症结的关键所在,在外围兜圈子多,难以深入,使整个考察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3、考察主体分析能力不强。习惯于对考察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满足于考察材料与考察对象之间机械、直观的“形似”,对考察中取得的素材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辩证分析,考察中有时忽视少数人意见,有时则过分强调少数人的意见,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存在“一人说了听、二人说了信、三人说了定”的现象,往往人云亦云,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仅仅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对考察情况的把握不能历史地进行分析,把过去的表现与现实情况割裂开来,把阶段性的东西看成是一贯的表现,缺少科学性思维,使评价失真、失实、失准。
4、考察主体文字底蕴不厚。语言驾驭能力不强,有的
“茶壶有饺倒不出”,内容表述辞不达意,评价不能准确到位。有的习惯于“八股式”的文风,拘泥于固定格式,甚至为了完成一定的文字数量要求而生搬硬套,不能运用生动传神富有特色的语言,在考察材料中以性格反映德才,将性格融于德才表现之中。
三、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基本对策
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察者是否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取决于考察者能否运用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与手段去全面地掌握了解情况,取决于考察者是否具有辩证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当前,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可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强化考察主体的责任意识。要组织考察人员深入学习《组织人事干部若干行为规范》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树立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认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重要性,努力使考察工作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把考察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考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考察参与者身上,对在干部考察中认真负责、识人准确、撰写材料质量较高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业务能力不强,是非标准不清,因力所不及造成考察不准,或不能坚持原则反映考察实情,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要取消其考察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深入、敷衍了事材料不实导致任用决策失误的,除取消其考察资格,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2、提高考察主体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对考察人员综合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思维层次,拓展知识视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型干部考察的需要。要定期组织组工干部轮流到党校、干部行政管理学院学习培训,学习考察工作
必备的业务知识,进行专门的考核工作业务考核,必要时实行持证上岗;组织部门要经常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对考察工作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组工干部到环境相对复杂的单位实地考察,考察后及时对考察材料的撰写进行讲解,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组工干部优秀考察材料评选活动。要加强对考察工作的专题调研,对干部考察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专题进行研究和突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
3、明确材料撰写的规范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格式来规范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考察材料
应根据考察情况,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重一般、轻个性的套路中解脱出来,突出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这一重点,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思想、行动、言论、轶事及数据,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使考察材料做到形神兼备,个性鲜明。材料力求做到对班子和成员个人特点体现要个性化,对存在的问题描述要具体化,对班子配备和个人发展的建议要明朗化。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应浓墨重彩,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则能简则简。“不足之处”应以写实为主,切忌运用模棱两可、含义不确切的语句,对难以概括的问题应侧重以事例说明。语言的表述要力求生动活跃,摈弃八股式文风,只要考察材料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被考察人的情况,就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式,也不必简单地拼凑字数,原则上考察材料的字数以1500字左右为宜。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思考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
思考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主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一直是组织部门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业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
当前,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概念化、公式化和雷同化气息较浓,缺少个性,准确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内容片面失真、稍欠公正。考察材料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事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凭印象,凭感觉,凭经验。有些材料的撰写易被表象所迷惑,凭一时一事来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以偏概全,或一好俱好,或一丑俱丑,而对其真正的优点和不足却把握体现不够;有些材料撰写时因受考察者个人好恶和感情亲疏的影响,存在着误把优点当不足,误把不足当优点的现象,是非良莠表述不十分明了;还有些考察材料有意围绕领导的决策意图来撰写,对领导有意提拔重用的则肯定成份多,对不足和缺点一带而过,考察材料的撰写仅仅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内容表述的准确性、考察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与事实有些出入。
2、优点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对考察对象的情况把握不准,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材料的内容习惯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具体表述时,写德,往往是流于几句概念性的套话;写才,习惯以工作取代个性,以成绩代替能力,以集体的作用代替个人的努力;写廉,虚的多,实的少。至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所做的具体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则难以体现,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优点不优,特点不突,千人一面。
3、不足含糊笼统、难以界定。对缺点、问题的描述,或惜墨如金,抽象笼统,只用一两句高度浓缩,缺少具体事例的印证和说明;或含糊其辞,不痛不痒,用“希望”、“建议”代之;或生拼硬凑,把“脾气急躁”、“性格内向”等性格特征也作为不足来反映,看不出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往往让决策者难以把握。
4、语言表述生硬、过于空洞。套话多,空话多,定式化的语言多,表述往往比较机械,不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来体现。如写工作作风,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则反映不多;如写自身建设,则往往用“自我要求严格,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群众基础好”等来体现,缺少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加以印证,语言不生动,欠活泼,值得回味咀嚼的地方极少。
5、格式简单呆板、不够规范。只强调材料大框架的完整,平均用力,而在一些具体内容的描述上则重点不够突出,该表述的不表述,该详细的不详细,考察材料中能真正体现干部个性特长的内容较少,工作简历、奖惩情况却占了很大篇幅,测评情况和推荐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应该说明的内容却有时被疏忽。
二、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原因简析
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从考察者这一考察主体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影响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考察主体主观努力不够。考察者对考察材料在干部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把考察材料的撰写作为一种程序上的完善,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考察时蜻蜓点水走过场,撰写时满足于一般化的应付,凭大体印象和现有的“经验框框”拼来拼去,只能是一份内容平泛的“大路货”。加之日常具体事务性工作较多,平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考察材料的撰写质量主动研究不够,思考不深。
2、考察主体思维层次不高。考察者由于自身思维层次的局限和对基层工作情况的不熟悉,对如何把握考察的切入口和重点心中无数,对问题的关键考准考实办法点子不多。考察中,遇到问题抓不住症结的关键所在,在外围兜圈子多,难以深入,使整个考察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3、考察主体分析能力不强。习惯于对考察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满足于考察材料与考察对象之间机械、直观的“形似”,对考察中取得的素材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辩证分析,考察中有时忽视少数人意见,有时则过分强调少数人的意见,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存在“一人说了听、二人说了信、三人说了定”的现象,往往人云亦云,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仅仅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对考察情况的把握不能历史地进行分析,把过去的表现与现实情况割裂开来,把阶段性的东西看成是一贯的表现,缺少科学性思维,使评价失真、失实、失准。
4、考察主体文字底蕴不厚。语言驾驭能力不强,有的“茶壶有饺倒不出”,内容表述辞不达意,评价不能准确到位。有的习惯于”八股式”的文风,拘泥于固定格式,甚至为了完成一定的文字数量要求而生搬硬套,不能运用生动传神富有特色的语言,在考察材料中以性格反映德才,将性格融于德才表现之中。
三、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基本对策
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察者是否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取决于考察者能否运用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与手段去全面地掌握了解情况,取决于考察者是否具有辩证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当前,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可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强化考察主体的责任意识。要组织考察人员深入学习《组织人事干部若干行为规范》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树立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认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重要性,努力使考察工作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把考察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考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考察参与者身上,对在干部考察中认真负责、识人准确、撰写材料质量较高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业务能力不强,是非标准不清,因力所不及造成考察不准,或不能坚持原则反映考察实情,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要取消其考察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深入、敷衍了事材料不实导致任用决策失误的,除取消其考察资格,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2、提高考察主体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对考察人员综合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思维层次,拓展知识视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型干部考察的需要。要定期组织组工干部轮流到党校、干部行政管理学院学习培训,学习考察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进行专门的考核工作业务考核,必要时实行持证上岗;组织部门要经常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对考察工作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组工干部到环境相对复杂的单位实地考察,考察后及时对考察材料的撰写进行讲解,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组工干部优秀考察材料评选活动。要加强对考察工作的专题调研,对干部考察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专题进行研究和突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
3、明确材料撰写的规范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格式来规范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考察材料应根据考察情况,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重一般、轻个性的套路中解脱出来,突出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这一重点,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思想、行动、言论、轶事及数据,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使考察材料做到形神兼备,个性鲜明。材料力求做到对班子和成员个人特点体现要个性化,对存在的问题描述要具体化,对班子配备和个人发展的建议要明朗化。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应浓墨重彩,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则能简则简。“不足之处”应以写实为主,切忌运用模棱两可、含义不确切的语句,对难以概括的问题应侧重以事例说明。语言的表述要力求生动活跃,摈弃八股式文风,只要考察材料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被考察人的情况,就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式,也不必简单地拼凑字数,原则上考察材料的字数以1500字左右为宜。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思考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主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一直是组织部门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业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
当前,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概念化、公式化和雷同化气息较浓,缺少个性,准确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内容片面失真、稍欠公正。考察材料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事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凭印象,凭感觉,凭经验。有些材料的撰写易被表象所迷惑,凭一时一事来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以偏概全,或一好俱好,或一丑俱丑,而对其真正的优点和不足却把握体现不够;有些材料撰写时因受考察者个人好恶和感情亲疏的影响,存在着误把优点当不足,误把不足当优点的现象,是非良莠表述不十分明了;还有些考察材料有意围绕领导的决策意图来撰写,对领导有意提拔重用的则肯定成份多,对不足和缺点一带而过,考察材料的撰写仅仅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内容表述的准确性、考察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与事实有些出入。
2、优点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对考察对象的情况把握不准,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材料的内容习惯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具体表述时,写德,往往是流于几句概念性的套话;写才,习惯以工作取代个性,以成绩代替能力,以集体的作用代替个人的努力;写廉,虚的多,实的少。至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所做的具体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则难以体现,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优点不优,特点不突,千人一面。
3、不足含糊笼统、难以界定。对缺点、问题的描述,或惜墨如金,抽象笼统,只用一两句高度浓缩,缺少具体事例的印证和说明;或含糊其辞,不痛不痒,用“希望”、“建议”代之;或生拼硬凑,把“脾气急躁”、“性格内向”等性格特征也作为不足来反映,看不出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往往让决策者难以把握。
4、语言表述生硬、过于空洞。套话多,空话多,定式化的语言多,表述往往比较机械,不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来体现。如写工作作风,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则反映不多;如写自身建设,则往往用“自我要求严格,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群众基础好”等来体现,缺少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加以印证,语言不生动,欠活泼,值得回味咀嚼的地方极少。
5、格式简单呆板、不够规范。只强调材料大框架的完整,平均用力,而在一些具体内容的描述上则重点不够突出,该表述的不表述,该详细的不详细,考察材料中能真正体现干部个性特长的内容较少,工作简历、奖惩情况却占了很大篇幅,测评情况和推荐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应该说明的内容却有时被疏忽。
二、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原因简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要在认真研究干部考察材料撰写的基本要求上下功夫。“像、实、准、精”是对撰写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只有认真研究这一基本要求,才能写好考察材料,做到“对号入座”。一是要“像”。考察材料要紧紧抓住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工作经历、任职经历等情况来写,着力刻画考察对象的真实面貌,让人看后“如见其人”。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要尽可能准确、详细地反映出来,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二是要“实”。即文风要朴实,语言要实在,数据、事例要真实可信。撰写考察材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无中生有,甚至捏造事实;要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干部,抓住重点和特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三是要“准”。考察材料中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达到事实准确、评价准确、表述准确,不含混其辞、模棱两可,或随意贬低,随意拔高。事实准确,要求考察材料中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依据,准确无误,比如不能把一个班子的政绩,简单地说成是某个考察对象的政绩,而应根据平时工作实绩记载,实事求是反映工作业绩。评价准确,要求对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褒贬得当,不夸大其辞,也不缩小成绩,做到定性分析客观,定量分析适度。表述准确,就是不能用描绘、夸张等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要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反映。四是要“精”。就是要求考察材料语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数据和事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考察组成员要善于在平时掌握、考察了解的各种材料中进行分析筛选,把最能反映考察对象的事例写进考察材料中;要精心锤炼字句,准确用词,把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4、要在提高考察组成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是对撰写者本身的理论功底、政策思想水平以及认识和表达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因此,要写好考察材料,必须重视提高干部考察组成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提高理论素质、政策水平、辩证分析能力、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强化对考察组成员历史、哲学、经济、业务等综合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思维层次,拓展知识视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型干部考察的需要。可定期组织组工干部轮流到党校、干部行政管理学院学习培训,学习考察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可举办专题培训、研讨班,邀请对考察工作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组织考察人员交流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可把考察材料讲评纳入考察总结内容,考察结束后要对考察材料进行评比,选出“好、中、差”三个不同等次的考察材料进行讲解,对优秀考察材料进行表彰;对写得较差的考察材料给予点拨指正,并责令其重新修改,同时,对因考察材料评价不准确、不公正、不真实,导致选人用人失实、失准的,要追究考察组成员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要在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考核体系上下功夫。就是要改变当前考察中不换届不考察、不离任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做法,把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年度考察与经常性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变静态考察为动态考察,通过专项考察、跟踪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和定期到单位了解情况、定期听取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意见,经常性地对干部的日常表现及“社交圈”、“生活圈”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建立起干部日常的学习、思想、工作、考察、生活等档案,为撰写高质量的考察材料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