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浅谈泰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彭淑琴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水利。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水利局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泰顺地处浙南山区,地域面积1761.5km,辖36个乡镇,518个行政村,总人口34.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2万人。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3.48亿m3,人均占用量6745m3。但是境内降水时空分布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绝大多乡镇处高山地带,乡镇人口规模小,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蓄引水工程设施建设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导致了难以形成骨干的引供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相当突出。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有农村人口31.2万人,基本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农民有18.0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7.9%,其中由标准自来水厂供水的有3.77万人,占20.9%,由简易自来水工程供水14.31万人,占79.1%。

2003年以来,泰顺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解决农民饮用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村村通自来水为建设标准,以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先后制订了《泰顺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建设实施方案》、《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组织实施了司前、西洋、仕阳水厂等15个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为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

1.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截止2006年底,全县农村人口中约有13.12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42.1%,农民长期饮用不安全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

(1)水质不达标,涉及0.81万人,占2.6%,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的部分村庄。由于供水设施差,农民都是从河道、坑塘、山泉直接将原水引入饮用,没有经消毒等任何净化措施,水源水质难以保证,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

(2)水源保证率低,涉及4.1万人,占13.14%,主要分布在包洋、雅阳等乡镇饮用山坑水和泉水的村庄。由于山区人口分散,大多数饮用水工程利用山溪自然水源或小型水库,蓄水量少,使供水工程在干旱季节水源得不到保证。

(3)用水量达不到标准,涉及4.01万人,占12.9%,主要分布在位于地势较高的高山区。四是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涉及4.2万人,占13.5%,主要分布在采用山上引水的村庄

2.在工作层面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乡镇领导对农民饮水安全缺乏应有的紧迫感。

(2)各乡镇之间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工作进度不平衡,存在“集镇快、山区乡慢”的现象。

(3)水质监测没有正常运行。相关水质监测部门每年仅低档次地监测十个以下供水工程水质,绝大多数供水工程都没有被监测过,水质得不到保证,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也存在失管现象。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型缺水

过去对饮水工程建设投入少,一些早期建设的乡村自来水工程,由于标准低、水源不足、管网陈旧等原因,处于停供半停供状态。农户主要依靠引用山涧自流水来解决饮水问题,遇到干旱年份就饮水告急,工程型缺水问题严重,广大农民饮用水难以保证。

2.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效益低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年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泰顺欠发达山区的扶持力度,但大部分资金由村集体、村民集资、赞助等各种办法解决。由于县乡村三级财政困难,且地势落差大,地形复杂,使工程建设投资很大,建设项目又多,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泰顺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瓶颈,以致大多数农村不敢启动饮用水工程建设。

3.供水工程管理不善

泰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一些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单位投资大,供水用水量少,供水费偏低,而工程管网长,运行管养费用高,使供水工程经营效益差,难以达到正常运行。部分农村自主管理养护的山区分散式供水工程,几乎不收费,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由于经营管理条件差,缺少运行管理主体和有

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供水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管网普遍老化,渗漏水严重,以致不能自我维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从便于水源保护的角度出发规划供水工程取水点,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

(2)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活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活动。

(3)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桔杆的资源化利用,控制农业污染。四是结合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尽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推进农村改厕和推进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