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生产的安全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2013107041)

摘要:合成氨生产过程多具有高温、高压、深冷、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的特点,生产装置中的原料和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与其他行业相比,合成氨生产过程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较多,如果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或设备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就会转变为各种事故,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论文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合成氨生产危险有害因素调查分析,并对合成氨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从而提出安全对策。关键词:合成氨;生产安全调查;对策分析

一、合成氨生产工艺简述

1.1.1碳化煤球工段

消石灰和细煤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煤球机压制成煤球后送入碳化罐,利用脱碳工段低闪器回收的co2再生气(co2含95%以上),进行碳化煤球的生产。碳化合格的煤球定期出罐作为造气原料。

再生气由脱碳工段送来与除尘冷却后的循环气混合,经循环风机、加热器加热后,送入碳化罐进行碳化煤球的生产。部分循环气在出碳化罐后放空,以保持循环气中co2含量:≥50%。

本工段主要工艺要求。煤球碳化度≮80%;碳化煤球强度≮40kg。

1.1.2造气工段

造气炉采用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发生炉。碳化煤球由造气炉炉顶加入,入炉空气压力:≤28kpa。碳化煤球在炉内分别与空气、蒸汽反应生产半水煤气。生产过程分吹风、蒸汽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和吹净回收五个阶段进行。每个循环时间大约120秒,入炉蒸汽压力0.05~0.08mpa。煤气出口温度:炉顶<500℃,炉底180-250℃。

吹风阶段所产生的吹风气经除尘后送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副产蒸汽,夹套汽包蒸汽压力:0.21mpa,余热锅炉蒸汽压力:≤1.3mpa制气阶段产生的半水煤气经除尘、回收余热,冷却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本工段主要工艺指标为:半水煤气中有效成分:h2+co≥65%;氧含量:≤0.5%,co2≤14.0%。

1.1.3半水煤气脱硫工段

气柜来的半水煤气含h2s<2g/m3,通过罗茨风机加压后,再经除尘、脱硫、清洗后送往静电除焦油器除去焦油后,送压缩机一段进口。吸收了半水煤气中的h2s的脱硫富液经空气再生分离硫分后循环使用。脱硫液再生温度:<50℃。

本工段主要工艺指标为。脱硫后半水煤气中h2s含量≤100mg/m3。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由压缩三段来的变换气经冷却器与脱碳气、低闪气换热冷却后,进入脱碳塔脱去co2再经分离、回收冷量后送回压缩机四段进口。低闪器回收的co2一部分送碳化煤球工段,另一部分送往食品级co2生产工段。脱碳塔底部出来的脱碳富液经高闪器回收n

2、h

2、低闪器回收co2后,经空气再生进一步去除co2后,由贫液泵加压、氨冷器冷却后,从脱碳塔上部进入脱碳塔,作为脱碳液循环使用。生产过程中定期抽出一部分脱碳液(~5%)送脱水系统脱除脱碳液中的水份,以保持脱碳液中的含水量。系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