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质量分析

十一月份对内科、外科、急诊科病房、妇产科、血透室、icu关于安全输血方面进行检查,存在的问题如下:

1.取血时核对后漏签名2.护士取血时未使用容器3.输血护理记录单填写不全原因分析:

病房工作忙,人员紧张,认识不到位,培训不够,缺乏安全输血方面知识。

整改措施:

1.制定安全输血质量考核标准,通过规范输血管理,强化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质量控制

2.加强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实施安全输血关键环节及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全院护理人员输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3.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做好对安全输血的监督考核工作

4.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进行弹性排班

第二篇: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附件1:

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90%,成份输血率≥80%。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如有违反规定的,按法规规定的处罚意见处理,并记入医技人员技术档案,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优,造成后果严重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及格

第三篇: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关键词】

医院输血管理输血安全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

19、htlv、sarsv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源,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工作质量问题。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是保障用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等现象都会影响输血的工作质量,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

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合理用血包括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以及输血治疗不及时和无钱不给输血等,另外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也容易造成一旦有了医疗纠纷,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处于败诉的可能。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对策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对用血工作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血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显得极为重要。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惟一基础,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浆制品)。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前。根据医嘱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知情同意。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必须让病人了解输血存在的已知危险和好处,以及(或者)替代性治疗。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输血。在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注给病人。

输血中。①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②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④在输注时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必要时在输注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防止红细胞叠连而越输越慢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

输血后。①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若有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②护士还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做永久保存③输血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

谈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对病人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的自身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降低医疗纠纷都有重要的作用。现就山西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加强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为加强输血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院长、医务科、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输血科主任为秘书.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2加强血源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献血法》,本院一直使用太原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并对其血液进行抽检,加大了输血安全系数。3极其完善的档案资料及输血登记、统计制度对中心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严格验收。对新入库的血液

及其制品合格后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姓名、血型、编号、血液制品种类、献血量、采血日期等。对于受血人资料也逐

一登记,包括姓名、科室、住院号、用血量等。出入库资料一目

了然。对血液及成份血做到每月统计汇总。对各科使用成份血情况进行总结评比。4加强查对制度

从接收标本后进行登记,标明病人姓名、床号、科室、用血量、送检人、检查人等。对配血单、标本管、血型单。逐一查对,再由护士进行复查后方能发血。5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我们对实验室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患者住院床边的血型登记卡与护士抽取病人标本血型相吻合才能进行配血。所有病人除ab0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d)的检测。配血试验除进行传统的盐水配血法外.还全部进行聚凝胺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大大增加了输血的安全系数。

6提高输血水平.推广成份输血

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到输血治疗的效果。为了提高成份输血比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曾组

织成份输血的学术讲座,发放成份输血的优点的宣传小册子,

使成份输血得到进一步的推广。7提倡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避免输血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同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发热、过敏等副作用。还减少了异体输血前一系列准备环节,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及抢救治疗时间,同时也节约了血源。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是一项综合的管理,需要由中心血站、输血科、临床用血科室及医务科协同完成,医院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完善输血工作的主要环节.应予充分重视。

[作者简介】

许大巍(1970一).男,山西洪洞人,主管技师,1998年毕业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医疗本科。

(收稿日期:2002—07—22;修回__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实践

杨燕(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医医院665000)我院开设病床150张,是一个地区级中医医院。年出院病人约2200人次,年手术量260台次,年用血量约1万毫升。

虽然如此,我们本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

依法从事临床输血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将我院安全输血管理工作介绍如下。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自《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施行以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安全输血工作。取消院内采血,临床用血由地区中心血库供给。院内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控感办、医教科、检验科人员任组员,负责检查和监督临床用血。建立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查用血情况,可输可不输的不准输,坚决不允许“营养血”或“安慰血”出现。检查血液来源渠道是否符合,检查输血物品的使用和处理,杜绝不符合规范的临床用血现象出现,以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血。2全员教育、常抓不懈

虽然输血是一种抢救行为或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如管理不严,血液将是一种潜在传染源。已知某些病毒、细菌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症疾、巨细胞病毒、菌血症等可以通过输血途经传播⋯。象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检测中存在“窗口期”现象,如果在采血、储血、供血、用血过程中那一个环节管理不

慎,将给患者健康或生命以及社会、医院和医务人员、家庭造

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及输血相关知识,用墙报和查房机会向病人宣传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无偿献血、家属献血或自身储血重要性。责任医生和护士要承担向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以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输血有潜在危险的意识。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3严格执行安全输血措施

自从实行“三统一”后。本地区制定了加强对献血人员管理措施和相应输血管理措施,我们也制定了安全输血的具体措施。

3.1严格掌握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指征

3.2在决定输血前,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所患疾病需要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说明输血有潜在危险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3.3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签字,连同受血

者血样送血库交叉配血后备血。

3.4到血库取血时必须仔细检查献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期、有效期,并严格检查血袋的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及血液颜色,以判断是否有变质和细菌污染

3.5为确保受血者和操作者身体健康,在整个输血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使用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输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必须消毒毁型并登记,以备核查。被血液污染的区域要立即消毒。

3.6严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并作记录,以便随访。要真正落实临床安全输血,除严格遵守《献血法》及有关配套文件要求外。医务人员还要转变输血观念,建立科学的输血新观念,明白合理用血的道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做好,医务人员同时还要承担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

4参考文献

4.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o00.674(收稿日期;2002—10—17__临床输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防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蓝。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输血科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近3年来,保证了受血者和供血者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岗位责

任、人员素质与培训、试剂、仪器、环境与制度、操作指导、质量控制、质量制度等方面。

1.科内设质量管理组。质量管理组由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检验师及相应人员组成,负责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3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输血的各种成分,并担负着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输血及无偿献血的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清输注血液的治疗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的可能性。

1.4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科主任签字核对。在保证临辟乏急救用血.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