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旧老式建筑改造中的消防安全调研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源头管理。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涉及到建筑使用性质的变更和室内外装饰改造。改造过程中,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变更和结构安全性,决定了一幢建筑能否改造利用。当前,由于缺乏统一归口管理,消防监督又存在“漏管失控”,因此改造利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先斩后奏”现象,往往造成消防监督的被动和建设单位投资的浪费。根据国发15号文件精神,必须建立联合审查机制,才能联合发挥监督效能,规范改造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审批工作。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解决建筑改造过程中在用地性质、城市规划、结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消防审批提供前置依据。通过规划、建设、房管、土管、安监、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合审查,合理确定使用年限、外观要求等内容,确保工程改造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联合审查机制的建立、统一归口,强化源头控制,避免单位或个人盲目投资造成浪费,确保消防审批既满足相关单位安全要求,又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导向。

二是正确定位功能,从源头上遏制火灾隐患的产生。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有少量是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大多数是耐火等级条件较差的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xx版)增设了木结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要求,但对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利用设计,一般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尤其是墙体、柱、梁、楼板等构件的耐火性能方面,如果按照现行规范改造,则难以保证原有建筑的特色。

三、四级耐火等级废旧工业建筑改造,大部分只是临时过渡使用,如果按现行规范规定的

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改造,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因此,这类建筑的防火审核、管理,应根据建筑的改造使用要求,通过合理限定使用功能的方法,按原有建筑的耐火条件,限制建筑内人员,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对木结构老式建筑和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修缮利用,其功能应定位于一般展览、参观、办公类场所,应该严禁歌舞娱乐、演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存在。对规模较小的餐饮、休闲场所设置,应确保使用明火的部位独立设置在

一、二级耐火等的建筑内,减少火灾发生几率。对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工业建筑改造为,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程度与建筑的耐火安全性相适应

三是采取技术措施,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对于耐火等级为

三、四级的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改作民用建筑使用时,应尽可能根据建筑规范和建筑层数,采取较为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其耐火性能,提高火灾对人员疏散的安全度。废旧建筑再利用,必须保证人员疏散时间内的安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实施消防监督的底线。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疏散楼梯的安全性。安全疏散楼梯的设置一要考虑总宽度,二是考虑安全疏散距离,三是考虑楼梯间本身的防烟防火能力。当建筑耐火等级较低时,宽度与距离两个指标,都必须高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以利于火灾时人员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在火灾初期的防烟防火能力可以通过用非燃烧材料分隔,将楼梯间与其它部位形成独立防火分隔,确保人员疏散过程中不受烟气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敞开式楼梯间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再一个方面就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直接影响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安全。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再利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持原有建筑特色,因此,在木结构表面刷防火涂料、外包一般防火材料的方法,建筑单位难以接受。上海等地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是对需要保持原样的外露木结构承重构件,采用外包防火玻璃装饰;对能够隐蔽的木结构承重构件,外包一般非燃烧装修材料或刷涂防火涂料。这样既提高了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又较好地保持了建筑的原有特色。

四是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增强建筑抗御火灾能力。对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可以不设自动灭火设施的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根据其是否具有历史价值等因素,尽可能提高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设防标准

第二篇:关于废旧老式建筑改造中的消防安全调研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地方建筑特色的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逐渐被开发利用,对推动文化创意、休闲产业发展和展示地方文化特色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类建筑本身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缺乏、安全疏散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如何加强消防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本身消防安全性能,是保证此类建筑改造利用过程中消防

安全的重要方面。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来看,这类建筑难以满足防火灭火要求,尤其是在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方面,现行的一些防火处理手段,难以保持建筑原有特色,建筑单位、设计单位难以接受。因此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防火措施,对规范有序地保障这类建筑改造利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也是消防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在此,笔者根据本地部分工程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和外地一些成功的经验,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源头管理。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涉及到建筑使用性质的变更和室内外装饰改造。改造过程中,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变更和结构安全性,决定了一幢建筑能否改造利用。当前,由于缺乏统一归口管理,消防监督又存在“漏管失控”,因此改造利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先斩后奏”现象,往往造成消防监督的被动和建设单位投资的浪费。根据国发15号文件精神,必须建立联合审查机制,才能联合发挥监督效能,规范改造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审批工作。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解决建筑改造过程中在用地性质、城市规划、结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消防审批提供前置依据。通过规划、建设、房管、土管、安监、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合审查,合理确定使用年限、外观要求等内容,确保工程改造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联合审查机制的建立、统一归口,强化源头控制,避免单位或个人盲目投资造成浪费,确保消防审批既满足相关单位安全要求,又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导向。

二是正确定位功能,从源头上遏制火灾隐患的产生。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有少量是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大多数是耐火等级条件较差的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增设了木结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要求,但对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利用设计,一般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尤其是墙体、柱、梁、楼板等构件的耐火性能方面,如果按照现行规范改造,则难以保证原有建筑的特色。

三、四级耐火等级废旧工业建筑改造,大部分只是临时过渡使用,如果按现行规范规定的

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改造,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因此,这类建筑的防火审核、管理,应根据建筑的改造使用要求,通过合理限定使用功能的方法,按原有建筑的耐火条件,限制建筑内人员,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对木结构老式建筑和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修缮利用,其功能应定位于一般展览、参观、办公类场所,应该严禁歌舞娱乐、演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存在。对规模较小的餐饮、休闲场所设置,应确保使用明火的部位独立设置在

一、二级耐火等的建筑内,减少火灾发生几率。对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工业建筑改造为,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程度与建筑的耐火安全性相适应

三是采取技术措施,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对于耐火等级为

三、四级的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改作民用建筑使用时,应尽可能根据建筑规范和建筑层数,采取较为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其耐火性能,提高火灾对人员疏散的安全度。废旧建筑再利用,必须保证人员疏散时间内的安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实施消防监督的底线。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疏散楼梯的安全性。安全疏散楼梯的设置一要考虑总宽度,二是考虑安全疏散距离,三是考虑楼梯间本身的防烟防火能力。当建筑耐火等级较低时,宽度与距离两个指标,都必须高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以利于火灾时人员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在火灾初期的防烟防火能力可以通过用非燃烧材料分隔,将楼梯间与其它部位形成独立防火分隔,确保人员疏散过程中不受烟气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敞开式楼梯间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再一个方面就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直接影响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安全。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再利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持原有建筑特色,因此,在木结构表面刷防火涂料、外包一般防火材料的方法,建筑单位难以接受。上海等地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是对需要保持原样的外露木结构承重构件,采用外包防火玻璃装饰;对能够隐蔽的木结构承重构件,外包一般非燃烧装修材料或刷涂防火涂料。这样既提高了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又较好地保持了建筑的原有特色。

四是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增强建筑抗御火灾能力。对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可以不设自动灭火设施的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根据其是否具有历史价值等因素,尽可能提高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设防标准。当供水条件基本能满足局部应用系统的技术指标时,

优先采用局部应用系统,降低成本造价,提高建设单位的接受程度;当不满足局部应用系统的技术条件时,应严格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大力推广火灾报警,有条件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高建筑防控火灾的预警能力。如果规模较小,可以采用点式感烟感温火灾报警器,提高快速发现火灾的能力。在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推广自救式消火栓,方便

火灾初期阶段工作人员自救。由于这类建筑火灾荷载相对较大,防排烟的设计要严格执行现行消防技术标准,适当加大排烟量,确保人员疏散阶段室内空间安全。

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的合理改造利用,是提升地方文化建筑水平的重要方面。科学地制定改造利用前置条件,通过限制功能、强化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性质与安全程度相适用。

第三篇: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回收应用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危害及其来源,介绍了几种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的的回收利用技术,最后对这些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意义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废旧塑料,建筑材料,回收应用

1前言

以塑料、纤维、橡胶为主体的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高分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与高分子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数量也迅速增加,由于通常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比较短,所以废旧高分子材料的数量也大量增加。由于大量的废旧高分子材料不能在大自然中自然降解,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热塑性高聚物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树脂制品的消费量达1135万t/年。据调查,每年产生废弃物数量巨大,美国1800万t,日本488万t,西欧1140万t,我国也有90万t。

目前,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填埋以及回收再利用[1]。回收循环利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物理循环技术,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用和复合再生利用,回收废旧塑料制品经过分类、清洗、破碎、造粒进行成型加工。这类再生利用的工艺路线比较简单,生产量巨大,但再生制品的性能欠佳,一般制作档次较低的塑料制品。二是化学循环利用,通过对回收的高分子废旧材料的化学改性,生产达到同类或异类使用要求的产品。化学循环再生材料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高,产品改性彻底,但产量低,对回收高分子材料要求也高。

我国处理废弃的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大部分只是较简单地单纯再生及复合再生。大批量的废弃高分子材料都变成为垃圾,大量的废旧高分子材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分散在土壤中塑料地膜,易使土质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氧、空气、水分、光的吸收;地面上飞散的薄膜碎片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部分废旧高分子材料在降解中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及毒素。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的塑料、纤维、橡胶等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环境和经济问题。

在我国,高分子材料使用量大,生产量也大,当然废旧高分子材料数量也巨大。焚烧与填埋仍然是我国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方法。能量资源白白浪费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因此寻求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废旧高分子材料处理方法很重要。建筑材料使用废旧高分子材料是物理循环利用的一种,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建筑材料在我国的使用量巨大,如果这方面技术开发与应用得当,那么将是改善我国在高分子材料处理问题上的一条重要途径。2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

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末废旧塑料回收率达35%以上,废旧塑料品种的比例约为:包装制品占50%,建筑材料占18%,消费品占11%,汽车配件占5%,电子电气制品占3%。我国废旧塑料的回收率在20%左右,建筑材料占的比例更小。我国废旧塑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广阔前景。

2.1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墙体材料

随着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粘土砖禁令的公布,开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回收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废旧高分子材料复合成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有许多这类技术发展相当成熟,并用于实际的生产当中。

英国威尔士affresol公司开发出一种建造低碳住房(如下图)工艺[2],采用包装物废弃料和加工废料等再生废旧塑料及矿产品作为原材料,而且价格合理。每一座房屋约消耗18吨本应进行填埋的材料。

第一座这样的积木式房屋已被英国一家室内供暖和热水系统生产商伍斯特博世公司订购,房屋座落于英国伍斯特郡warndon的工厂内。伍斯特博世公司向affresol公司提供利用再生加热器回收的废旧塑料,将保证伍斯特博世公司实现零废料排放的计划。

affresol公司已经利用再生塑料和矿产品开发出一种名为tpr的材料,主要用于建造结构性房屋等建筑产品。这项专利工艺使用的是一项将塑料加工成高强度结构件的低能耗冷却工艺。

2.1.1玻璃与塑料复合而成的样品砖

由塑料,玻璃复合而成的样品砖已经研制出来,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塑料组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abs,相同的粒径形态,较窄的尺寸范围和尺寸分布与近似尺寸的棕色玻璃混合成玻璃塑料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的质量百分比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为15%,30%,45%。这种材料能在235℃模压成标准的粘土砖形状。当温度在20~50℃范围变化时,经过抗压实验,发现其断裂应力是普通粘土砖的两倍多。制备这种试样时所要求的塑料不需要区分热塑性和热固性,因此它的原料来源相当广泛。

2.1.2废旧塑料pvc做建筑线槽

在建筑施工中常使用玻璃条、有机玻璃条、橡胶、塑料条作为房屋施工用的分割线条和避水线条。这些材料的共同缺点是价格高,合肥华风改性塑料公司[3],使用塑料改性新配方,新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用于建筑建材行业的改性废塑pvc线槽。不仅质量好,工人使用方便,产品有不同规格型号,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

其工艺流程:

2.1.3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志梅等[4]研究了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的工艺方法和条件,用废旧塑料粉煤灰制成的建筑用瓦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普通建筑的要求。这种建筑用瓦的研制成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积极方法。

其工艺流程:

2.1.4利用废泡沫生产新型保温砖

青岛裕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利用废泡沫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的特点,废物利用,再采用价格低来源广的化工原料,将废泡沫二次成形,研究成功了造价低廉、防火性好、保温性能优良的新型保温砖。

经测试,这种新型保温砖导热系数小于0.06w/m.k,优于0.09w/m.k的国家标准,含水率小于8%,密度小于225kg/m3,抗压强度大于0.21mpa,且耐候性强,适合国内不同气候的各地区使用,取代传统珍珠岩或煤渣等保温材料。

2.1.5废弃聚酯做改性水泥砂浆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以下简称pmc)在耐腐蚀性能、固化时间及某些力学性能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硅酸盐水泥砂浆。在许多情况下,聚合物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混凝土结构修补与保护中起到传统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既可节省大量建筑物修补资金,又加快了施工速度。但是pmc的价格昂贵,尚未被广泛使用。

同济大学程为庄等[6]用废弃的聚酯饮料瓶为原料,通过醇解、缩聚来获得再生型不饱和聚酯,继而开发出一种低成本、新型的“绿色”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其价格适中,性能优良,既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又可为扩大pmc的应用范围开辟新路。

2.2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建筑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材料运用不当就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引发重大疾病。运用废旧高分子材料采用适当的技术生产装饰材料,既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又减轻了废旧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压力。

2.2.1利用废旧塑料生产的建筑用装饰板材

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建筑用装饰板材的研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7],其中一种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它是用废旧塑料、色素添加剂、增强剂、增塑剂为原料,以重量为单位,每100份废旧塑料匹配5~10公斤色素添加剂,20~50份增强剂,1~5份增塑剂,先将废旧塑料洗净、晒干后熔化,再将熔化后成块状的废旧塑料粉碎为0.5cm左右的细颗粒,再次熔化同时加入色素添加剂和增强剂,搅匀后注入模具成型,冷却后出模,然后漆上耐温清漆即生产出成品。

2.2.2利用废旧塑料生产阻燃建筑装饰材料

目前有报道研制出一种利用废旧热塑性塑料和锯木粉通过加入添加剂改性生产防火阻燃型窗套、门套、墙裙等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8]。运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根据国家标准塑料燃烧性能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达到gb2408—80/1级、gb4609—84/fv-0级;按照国家标准gb5465—85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完全符合不燃性材料的要求。实验证明这种材料阻燃性能良好,完全可以用作建筑装饰材料,同时通过造型还可以生产美观耐用的环保型城市垃圾桶。

其生产工艺:

2.3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其他建筑材料

2.3.1粉煤灰、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生产防水材料

以粉煤灰、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为主要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生石灰为胶凝材料,添加少量防水荆、憎水剂、激发剂,可生产屋面保温防水材料.该材料集保温隔热与防水为一体,表观密度为588kg/m3,导热系数为0.12w/(m·k),28d的抗压强度为1.6mpa,在0.2mpa的水压下可保持30min不透水。该保温防水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粉煤灰掺量大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屋面保温防水材料,该材料可达到《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标准。

2.3.2利用废聚烃类树脂生产塑料地板

利用废聚氯乙烯生产塑料地板研制已经取得成功。在世界塑料家族中,pvc的产量居第二位,制品多,消费量较大。如管材、蔬菜大棚膜、建筑材料、日用品等多种用品废弃较多。由于pvc是一中含卤物质,所以它的回收利用受到了限制。这项技术研制的成功,可以大量回收pvc,运用这项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常见的如:废农膜100份、碳酸钙120~150份、润滑剂1.5份、稳定剂4份、色浆适量,经混合、密炼等一系列加工可制成塑料地板。

2.3.3利用回收农膜与木屑复合制成塑质木材

浙江三泰板业厂利用回收农膜与木屑复合制成塑质木材,抗折强度为20.8mpa,该材料除了具有与天然木材一样可锯、刨、钉、粘等性能外,还具有耐潮、防蛀等优点,而且制造的灵活性强,既可挤压成板材、型材,也可一次模压成产品。

其工艺流程:

废农膜→计量→塑炼→热熔→在模具中压制→整理→制品

2.3.4塑料混凝土

一种被称为“塑料混凝土”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已经问世,它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作粘合剂,石粉、石渣作填充料的复合材料。基本生产工艺是将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石英砂、大理石、方解石粉等搅拌混合,浇铸成型,在固化剂作用下产生固化作用,经脱模、烘干、抛光等工序而制得,即形成坚硬的人造大理石。当这种材料大面积用于室内装修时,与天然大理石相比,它具有质量轻(比天然大理石轻25%左右)强度高、厚度薄的优点,并有较好的可加工性,易于加工,拼接无缝,不易断裂,能制成弧形、曲面等形状,比较容易形成形状复杂、多曲面的各式各样的洁具,如浴缸、洗脸盆、坐便器等,并且施工方便。

2.4废弃橡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对废旧橡胶轮胎的处理,人们尝试用掩埋或焚烧的方法,但这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此大规模的废旧橡胶制品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废旧橡胶制品的再生利用迫在眉睫。而将废橡胶粉应用于道路建设是大量处理废旧橡胶制品的较佳选择,是各国解决废旧橡胶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2.4.1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橡胶粉在公路上的应用领域卞要有橡胶沥青、橡胶(粉)沥青混凝土、橡胶粉改性乳化沥青,其中还是以沥青材料为主。废旧橡胶粉在公路的应用上,美国做的是很好的[9]。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陆上综合运输经济法案(又称冰茶法),要求从1994年起,凡使用联邦经费购买热拌和沥青混合料的,都必须将5%的经费用于废橡胶沥青混合料,以后每年递增5%,直至1997年达20%。在这6年间,公路行业共消耗废旧轮胎橡胶粉相当于大约4亿条废旧轮胎。美国至今己有11000km的高等级公路采用了橡胶粉改性沥青。

2.4.2废旧橡胶颗粒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现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废旧橡胶水泥混凝土还应在以下两方面的推广应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袁进根蒋定国.“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8)[2]刘升赟.浅析“城中村”的消防现状与管理建议[j].经济师,2007(4)

[3]丁一、谈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和管理对策[j].山西建筑,2012(1)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