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桩身成型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钻孔灌注桩为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困难,因此施工中桩身成形质量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施工中规避质量问题、加强质量管理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桩身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身;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基础形式因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而被房屋建筑、公路桥梁等工程广泛使用。灌注桩属隐蔽工程,且施工中易出现蜂窝、空洞、夹泥断桩和缩径等各种质量缺陷,质量控制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报废。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因素给予认真的考虑和控制,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技术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1钻孔质量的控制

1.1钻孔间距

采取隔孔施工程序钻孔,钻孔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流程是成孔、清除孔内泥渣、浇筑混凝土成桩,成孔后周围土移向桩身产生动压力。成桩初始时的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易导致缩孔,在桩施工定位前要保证桩的距离,如桩距不能保证时则必须采取隔桩钻孔,以防止坍孔和缩径情况的发生。

1.2桩的定位和垂直度

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桩机的支承是否稳固,必要时扩大桩机的支承面积,以确保保证钻孔时的不发生摆动偏差,桩的垂直度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重要条件,垂直度偏差过大时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钻孔时应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检查钻机的支承稳固情况,成孔后下放钢筋前须作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1.3成孔深度

根据自然地坪标高的变化情况,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标高和钻杆的总长,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在钻孔施工中常发生产钻具碰撞孔壁,泥浆比重控制不当而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故在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时,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深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重新测量孔深,测绳测量时须考虑测绳缩水率,一般测绳的收缩率为1%-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

2坍孔、缩孔的控制

2.1坍孔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坍孔的主要原因为泥浆比重不够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钻机振动使孔口坍塌,钻孔过快等。控制坍孔应采取以下措施: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钻进速度,选用较大比重、黏度、胶体率的泥浆,或投入黏土掺片石、卵石,低锤冲进,使黏土膏、片、卵石挤入孔壁起护壁作用;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发生孔内坍塌时,应先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黏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如坍孔严重时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进行补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供水管最好不直接插入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孔中,可避免冲刷孔壁;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吊入钢筋笼时,使用吊车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避免碰撞孔壁。

2.2缩孔的的原因和质量控制

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粘土,特别是il>1.0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土层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

[1]张秀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j].陕西建筑2009(8):54-5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