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动物防疫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畜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各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宣传,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一)全力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范工作。目前,国内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形势较为平稳,但毗邻国家及地区疫情依然严峻,进入春季以后,气候渐暖,带毒候鸟迁徙,畜禽流通频繁,突发疫情的隐患很大,疫情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因此,各镇(街道办事处)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继续加大防范力度,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对辖区内的养禽场、养禽大户要密切监控,落实镇(街道办事处)干部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点包抓责任,确保疫情不传入,一旦输入不扩散。对补栏家禽要坚决实行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突出做好以w病为主的强制免疫工作。畜牧部门要以w病、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为重点,继续做好春秋两季普防和重点疫病突击防疫,加大对大型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的程序免疫和计划免疫。各镇(街道办事处)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想方设法强化免疫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免疫密度,提升动物群体免疫水平,杜绝免疫死角,坚决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头头注射,确保猪、牛、羊应免牲畜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

(三)积极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化管理工作。标识化管理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件大事,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饲养户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为推行该项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实施强制免疫的同时加挂耳标,建立完整规范的免疫档案,免疫挂标率力争达到100%。

(四)强化执法,全面规范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行为。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畜禽调运和交易市场检疫监管,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拒不执行国家强制免疫政策,逃避或拒绝检疫,以及贩卖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要依照法律法规,做到监管到位,不留死角。要进一步加强规模养殖场,特别是中小规模场的防疫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免疫、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规范防疫行为,积极推行程序免疫,定期消毒灭源,提高防控水平,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挂标率。猪、牛、羊免疫耳标挂标率达到100%。

(三)全市动物实行集中免疫,常年补针。3月上旬至4下旬,9月上旬至10下旬对动物集中进行两次免疫。3月、7月和11月对奶牛w病集中进行三次免疫。

动物防疫工作是市、镇(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各镇(街道办事处)一定要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大事来抓,夯实责任,落实措施,以干实事、讲实效、出实绩的作风,促进我市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