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监督执纪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公立医院党委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存在不严不实的情况,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贯彻落实不力,党的领导矮化、弱化,党建工作缺失等问题不容忽视;同时医院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人民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医生医德医风问题突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公立医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要通过加强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纪检的职能作用,监督医院党委,压实主体责任,为医院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研究资料、方法与结果

(一)研究资料。在市某综合医院组织开展“公立医院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医院教职工。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613份,其中医疗岗位231份,护理岗位252份,医疗技术岗位82份,行政管理岗位48份。同时对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从事本岗位工作的时间作分类统计。

(二)研究工具。自评量表以医院贯彻执行“三重一大”的具体内容作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5大方面的内容,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传达反馈机制;同时在5大内容的基础上细化出21项评价指标,其中涉及“重大事项决策”内容12项、“重要干部任免”内容1项、“重要项目安排”内容4项、“大额资金使用”内容2项、“传达反馈机制”内容2项。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设为自评量表的五个评价等级,采用五级百分制的方式,分别赋值100分、80分、60分、40分和20分,计算公式为:因子得分=评价指标得分总和/评价指标个数。

(三)结果分析。四类岗位人员围绕调查问卷中的21项指标内容,对医院执行“三重一大”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经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得分较高的为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大决策部署传达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三项,说明医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和重大决策传达执行方面落实到位,职工对此认可度高;科室资金款项支出、医院大额资金使用、设备耗材采购流程、科研项目申报、学术研讨及社会捐赠执行情况等几项得分不达标,说明医院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执行不到位,导致职工对某些关键程序流程、医院资金使用及科研申报方面的知晓率低。最显著的是社会捐赠知晓率比值最低,得分不足25%,说明医院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社会捐赠的公示不够透明,院务公开存在短板和漏洞。

二、现阶段医院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力度不足。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是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极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纪委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范围、内容等方面出现拿捏不准、定性不明的情况;对于“三重一大”主要精力集中在“决策后”监督,对于会前研究及会中讨论较少,在监督监管存在短板漏洞。除了监督手段单一外,医院纪委职责的特殊性也是造成“三重一大”监督执行困难的因素,医院纪委是在上级纪检部门和医院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三重一大”日常监督是以医院纪委为主,让医院纪委监督检查医院党委的工作,很容易产生“不敢监督”的惧怕心理,监督的效果和力度都会大打折扣,如何协调处理好上下级监督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摆在基层纪检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发挥监督“探头”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医院纪委开展日常监督的方式比较单一,针对医院工作性质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监督的手段不多,监督发挥“探头”作用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对职能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例如在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或纪律检查建议书后的跟踪问效不足,导致建议书的效果大打折扣。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的手段方式有限,了解的信息不够深入、细致、全面,没能真正做到跟踪问效,对员工的品德修养和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监督几乎空白。

(三)监督执纪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医院对“监督的再监督”的定位不够精准。职能科室侧重于日常管理,不重视监督监管,认为监督检查是纪检部门的工作职责。医院纪检部门对自身职责定位不准,经常冲到监督第一线,直接替代职能部门应发挥的监督监管职能。纪委的作用在监督执纪职责方面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通过表象发现深层的问题,如违反“六大纪律”问题、“四风”及腐败问题等,多数情况下发现的是管理制度、流程程序、资金监管、项目执行等方面的问题,但对于为何会出现此类问题却没有深层次地挖掘研究,将监督执纪变成为职能部门查缺补漏。

(四)纪检队伍能力水平薄弱。医院纪检部门是新成立的科室,某些单位还未独立设置纪委办公室,纪检干部大多从其他岗位转来,对工作不甚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纪检监察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缺乏党内政策法规知识储备,对于工作的程序、方法等掌握不够,工作能力较弱,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几乎未参与过复杂案件的审查调查工作,存在办案经验缺乏、执纪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专业设备设施不全,监督权有限,开展监督检查方法受限,大部分是以谈话函询、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来开展工作,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真实,监督不够深入、到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九)建设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思想理论、业务实操、党规党纪的培训教育,增强“四种意识”,及时应对舆情动态,把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导权;继续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强化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五种线索处置方式的学习运用,提高信访举报处理、日常监督、线索处置和执纪审理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研讨交流,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研究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升卫生计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水平。

(十)强化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纪检干部的日常考核,对不敢较真碰硬、存在监督责任缺位的要坚决问责;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组织调整,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给予党纪处理;对执纪违纪、私存线索、以案谋私、跑风漏气的乱作为要坚决打击和查处,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努力打造一支让群众放心的纪检监察铁军。

新形势下,医院纪委要找准职责定位,牢记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监督检查。持续纠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多维度强化廉洁风险防控。加强统筹计划,推动各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纪律意识和纪律规矩,不越红线底线,筑牢廉洁“防火墙”。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保持敢打敢拼、攻坚克难的状态,不折不扣地推进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