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农村的食品安全仍不乐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真正地深入农村,如何真正地在广大农村的每个角落营造安全卫生的消费环境,值得我们每个食品监管人员思索。
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
在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环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1、在食品种养殖环节方面。一是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二是畜禽等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和疫病防治问题;三是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
2、在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方面。一是小作坊问题普遍。目前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172家(有证有照),规模以上(500万元)的企业只有19家,存在很多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很多是前店后坊、现做现卖的小食品加工企业,相当一部分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落后,设备设施陈旧。有的粗制滥造,以质次价廉的食品冲击市场;有的贪图私利,偷工减料,非法使用劣质原料,制售伪劣食品;有的冒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和包装。2007年3月工商部门就查获14181
公斤假冒稻谷。这些冒充假冒稻谷正规厂家的产品,误导消费者。二是添加剂不合格或滥用添加剂。一种情况是把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工业原料等添加到食物中,另一种情况是滥用或超标使用添加剂。三是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主要原料不达标,使得食品应有的营养价值降低,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安全。
3、在食品流通环方面。一是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有的产品名称不规范,有的产品没有标注净含量等。二是过期食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将已过保质期的食品重新包装、更改出厂日期后,再次推向市场,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三是酒类市场假冒名牌现象严重。
4、在食品消费环方面。一是全县农村学校食堂卫生差,饮食安全令人担忧,主要是农村学校食堂硬件投入不足。二是街头饮食摊点食品质量没有保证。饮食摊点等街头食品经营场所广泛分布在街道、小区、学校周围,其设备简陋,无餐具洗涤消毒设备。绝大多数摊点没有卫生许可证,其从业人员的卫生操作习惯差。且大多设于路边等人群较集中场所,食品容易受到污染。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假冒伪劣商品得以长期存在,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消费者“偏爱”便宜食品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及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农村群众收入有限,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只要能好吃好用不危及身体,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便宜就行。因此,价格因素便是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买东西看价格已经成为了农村的消费习惯。
(二)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农村食品各个环节的整治,严格审查食品《卫生许可》的发放,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等10大类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的监管等。通过对食品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打击惩罚力度。
(六)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建设,完善配送制度,发挥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点、监管和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