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收支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沙湾区医院财务收支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管理一直是财政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为逐步规范公立医院财务收支管理,促进当前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成立了调研小组,对沙湾区区医院进行调研,通过查阅帐目对医院近三年的医疗服务收入、药品销售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公用支出、医务人员工资福利支出、设备购置、财政投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座谈就当前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乃至医疗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探讨,现汇报如下:
一、总体的构成与现状
区医院属于国家公立二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69人(编制人数为229人),其中:正式职工169人,招聘职工143人(含临时清洁工24人),退休职工57人。全院拥有固定资产724.43万元;流动资产814.77万元;净资产696.76万元。医院收入由医疗服务收入(含门诊收入、挂号收入、住院收入)、药品销售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共五类构成;医院支出则由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两类构成。以2010年为例,区医院收入共计3024.4万元,其中医疗服务收入124.53万元(含门诊收入40.64万元、挂号收入19.85万元、住院收入818.96万元)、药品销售收入1544.66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1.82万元、财政补助收入214.79万元、其他收入7.88万元;区医院支出共计3112.68万元,其中医疗支出1367.79万元(含人员支出587.06万元,公用经费支出217.52万元,专项设备及材料购置费支出412.03万元,其他费用支出150.67万元),药品支出1745.4万元(含人员支出201.8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68.4万元,药品及材料购置费用支出1415.69万元,其他费用支出59.47万元);全年收支结余亏损88.28万元,净结余亏损35.07万元(见附表收入支出总表)。
二、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财务收支状况差距极大。区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相比差距极大,一是收入规模差距大。2009年,市一医院收入为5.34亿,市一中医院为1.24亿元,市五医院为0.1亿元,市六医院为0.18亿元。收入规模差别大,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与各医院的医疗环境、设备投入、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导向等因素所影响。二是收支比例差距大。市一医院的各项公用经费、药品采购、设备采购,在建工程等支出都能充分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人均年收入高达7万多元的前提下,各项支出占收入比例为93%,结余7%计3745万元;与此相似,市一中医院在确保各项支出且人均收入近5万元的前提下,支出占收入比例为87%,结余13%计1542万元。而市五医院和市六医院的收入却无法维持基本运转支出,主要靠举债或拖欠药品采购款才能让医务人员年收入维持在2万元左右,其人均收入远低于市本级财政供养人员3.3万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医院连其基本工资福利都得不到正常解决的情况下,那就谈不上新增设备和扩大经营规模了,也更不存在收入结余。这种现状导致规模小的医院医疗环境得不到改善,留不住病人,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心,特别是业务能力强的医生留不住,形成医生跳槽,病人不愿进门的恶性循环现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转变观念,达到认识的统一。公立医院从其资产属性上分析,不论是政府直接投入或是其他方式取得,其资产属性是国有,其收入应纳入财政管理。但也有人提出国有企业也是国有,为什么国有企业的收入却不缴入财政。我们认为公立医院与国有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公立医院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事业单位,而国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纯经营机构。二是国有企业不论是否盈利其部分收入都以税收的方式上缴国家形成财政收入,而公立医院的收入因是公益事业收入实行免税,其收入理应纳入财政管理。公立医院从其收入来源上分析,其占50%多的医疗服务收入,都是利用各种检测设备、治疗设备、病床等国有资产取得的。按照《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规定,这属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的非税收入,从法规上讲更应纳入财政管理。目前,上海、安徽等地已在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常德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可在市本级公立医院率先试点。为保证试点改革的顺利进行,本着循序渐进,稳中求变的原则,并针对药品销售收入其资金周转要求较快的客观情况,我们建议可先将公立医院除药品销售收入之外的其他所有收入全部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待时机成熟后,再一并统一纳入管理。不管是何种程度的改革,首先还得转变观念,只有理解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特别是医疗服务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才能统一认识,只有统一认识才能减轻阻力,实施改革。
2、统筹安排,加大财政的投入。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公立医院收入实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既要考虑到小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稳定医务人员队伍,也要顾全到大医院的现有利益和保护好其工作积极性。我们建议应在保证各医院原有支出的前提下,对结余部分实行统筹安排,进行二次分配。这就需要预算编制部门认真以各医院以往年度的收支情况为依据科学客观地核定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二是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目前我市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2.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0%),从此次被调研的区医院财政投入情况来看,3年来财政共投入3877万元(其中基建、防疫等专项拔款1038万元),而区医院的总收入为172842万元,财政投入只占其收入的2.2%,所以财政应增加投入,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加大对小医院的投入,改善其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逐步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而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矛盾。三是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调高在小医院就病患者的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进一步下调小医院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价格标准,其差额部分应由财政给予补助。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老百姓就近看病。力争达到从大医院分流部分患者在小医院就医的效果,逐步解决老百姓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这一社会难点问题。
3、强化措施,实现规范的管理。一是以科技手段规范管理。由非税局与物价局联合统一开发非税收入公立医院执收子系统,此系统在满足各医院原有各项收费、统计、制表等功能和不影响患者正常缴费的前提下,达到管理部门能实时查询每笔挂号费、诊治费、床位费、化验费等各项医疗服务收入的效果,要求各医院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医疗服务收入集中汇缴至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通过系统还要严格地控制各项医疗服务收费的标准。药品收费虽然资金可暂不缴入财政,但要求医院必须通过系统执收,严格控制各类品种的价格,用电子信息化手段规范其收费行为,为老百姓把关。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规范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单靠财政部门一家孤军作战不行,单就财务收支改革而改革也不行,必须要坚持全局谋划协同运作,要充分发挥卫生、药品监督、物价、审计等部门的合力,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从财务收支、项目标准、药品价格、药品质量等全方面的予以监督,同时还要鼓励老百姓来监督,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改革中来,最终促进公立医院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