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措施

摘要。天祝县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根据对天祝县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结果,对天祝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现状、供水工程建设现状、饮水安全问题分布、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分析。

关键词:天祝;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5-0056-02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1天祝县自然、人口及水资源现状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祁连山东端,位于东经102°00′~103°00′、北纬36°30′~37°35′之间,南北长158.40km,东西宽142.60km,总面积7149km2。海拔高程为1960~4878m,相对高差2918m。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程小于2600m的平原谷地715km2,仅占全县面积的10%;介于2600~2800m的低山重丘区1877km2,占26%;介于2800~3000m间的中山区3126km2,占44%;介于3000~4200m之间的高山区1034km2,占14%;大于4200m海拔高度的极高山有398km2,占6%。天祝县年平均气温-0.2℃,冻土深度在1.80~2.00m。降水在时空和地理分布上很不均匀,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减少,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左右,且主要分布在7~9月份,为全年的55%~62%。干旱、冰雹、风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天祝县地处河源上游,区域内有黄河和内陆河两大水系。内陆河流域有哈溪河、闸渠河、西营河、金塔河、西大滩河、大靖河六条;黄河流域有金强河、大通河。此外,还有松山盆地的龙潭河和黑马圈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全县自产水资源总量12.78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205亿m3,地下水资源量2.582亿m3。县境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碎硝岩裂隙岩水及山区河(沟)谷潜水,由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水、河渠水所补给,干旱牧区和山区缺水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全县共有8镇11乡,176个村民委员会,7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16万人,非农业人口4.02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均人口约31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农村人口居住分布在山区,十分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吃水难等问题突出。

1.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现状

2005年至2012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先后投资2798.79万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项,解决了11672户5.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1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为12.48万人,自来水入户人数为11.1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1.3%,但全县仍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7万人,农村学校师生0.55万人,新增生态移民饮水不安全人口5万人,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102个村。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对策探讨

3.1保护生态、涵养水源,保障饮水安全

解决饮水安全水量不足问题的根本在于增加水源地蓄水量,建议对全县金强河、石门河、大通河等黄河流域和哈溪河等石羊河流域及各内陆河小流域支沟进行生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同时,以乡镇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草,控制陡坡开荒、放牧、乱砍滥伐,严禁无序淘金采矿、采砂等措施,恢复当地生态蓄水功能。对于县域内“一高五区”(2800m以上高海拔区和库区、矿区、塌陷区、生态核心区、贫困山区)等特殊区域,需实施“下山如川”易地搬迁、游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等措施,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搬迁出来,建设生态修复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