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疫情期间感动事迹心得体会1忙忙碌碌送走了期末考试,满怀欣喜地迎来降至的春节。心中已筹划无数遍的出行计划呼之欲出。

谁知,19年12底,和同学聊了回天,那时都知道类似非典的病毒已经发生。我半开玩笑的说,网络传的太夸张了,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我们相互打趣后便都没放在心上。

1月20日,和妈妈去超市、菜场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备年货,那天所有的人都一如既往,没有戴口罩,不知道疫情在背后会是如此凶猛,感觉离我们太遥远。路上的车越来越少,爸爸感慨的说,今年过年不回家觉得好冷清,我打趣的说,不然初一我们开车回去,给奶奶一个惊喜吧。

1月22日,我开始和妈妈在厨房各种忙,各种洗。这时回老家过年的表妹发给我一条微信,告诉我说疫情很严重,估计武汉要封城了。我怔了好一会儿,才回复她说,在家别到处跑了,少去市区。放下手里的事情,赶紧拨通了奶奶的电话,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不要出门,不要串门……

1月23日,从电视上看到,武汉真的封城了。在家什么事也做不安心,给奶奶通了好几次电话,千叮嘱万嘱咐的让她不要出门了。又给武汉的同学发微信询问情况,得知她们一切都安好,心里方才平静一点。从那天起,电视一直是我了解疫情真实情况的主要出处,数字增加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不安的心又开始悬了起来。我什么也做不了,默默的在心里祈祷着家乡快点好起来。

武汉,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尽管宜昌和武汉相隔不远,尽管每次回家必定经过,但从未走近它。我只知道黄鹤楼,也一直想去一睹它的风采,究竟是怎样的一栋建筑,让古代众多诗人对它情有独钟。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昔人已成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月24日,武汉周边很多县市也封闭了起来。我心里暗暗祈祷宜昌不要再添疫情。拿起电话,再次跟奶奶确认,再次嘱咐她不要串门拜年,奶奶告诉我说,村口的路,以及镇上的路也相继都用大石头封起来了,村里面的干部挨家挨户的敲门嘱咐不要出门,不要串门,感谢政府想得如此周到。

1月24日下午,回家过年的同学打来电话说,目前她回不来昆山了,因为火车站、汽车站、飞机都停止运营。因为她家住山里面,四周都是山,邻居也没有几户,空气相对于

1月25日,张浦环保局打来电话问我们,身体是不是健康。过年有没有回家。有没有返程回来的朋友。填好表格后,他表示歉意,特殊时期,请理解。1月26日,学校班主任发来消息询问情况。1月27日,张浦派出所也打来电话询问。1月28日,派出所再次打电话确认,我们都一一回复,并积极配合,我知道,疫情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情,在这背后有千千万万的英雄舍弃小家,奔赴在一线保大家的安全。

每天都看新闻1+1、共同关注和战疫情特别报道,对数字从不敏感的我,每看一次,揪心一次,百度里的小视频,特别让我感动。有一晚,武汉市民打开窗户唱国歌,喊武汉加油,那里面稚嫩的童音,沙哑的喊声,让我红了眼眶,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生我养我的家乡一定可以过关的。如同钟院士说的那样: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它一定会好起来的。谢谢您对武汉的肯定,也谢谢您不辞辛苦的付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一群比我稍大的哥哥姐姐换上白大褂,学着前辈的样子,做着他们的工作。一个个感动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和一份守护。向你们致敬。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好让辛苦的人儿都舒舒服服的睡个好觉吧。

疫情路上,我们都在努力。感谢那些可爱的人。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的人。感谢背后默默支持的人。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一起。

疫情期间感动事迹心得体会2灾难始于贪念,而我们总是沉湎于无知。岁月漫长却又短暂,美好而又薄凉。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永远学不会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总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面对现实时我们总是避重就轻。明明知其不可为,而又按捺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为了权力,扩展自己的领地;为了短期的利益,抛弃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口腹之欲,肆意屠杀本该无拘无束的生灵……我们总是强调向前看,可是我们也不应忽视我们的后面啊。偶尔回顾一下吧,你会发现许多时候,命运仿佛就是一个循环。

1918年西班牙流感波及中国之时,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贫苦之户最居多数,哭声相应,惨不忍闻。

1957年最早现于我国贵州省的亚洲流感,致使全球几百万人丧命,其威力仅次于西班牙流感。

1968年的香港流感,7月份的香港在查出第一次病例报告之后,短短的六个月里,这种疾病蔓延到越南、新加坡、印度、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和欧洲,将夺去超过100万人的生命,仅香港当地就有15%的居民被感染。

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是从1977年11月开始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全世界蔓延的。但有资料认为1977年5月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就已经有了相关疫情,所以不排除这次疫情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

2003年的非典,sars单链rna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通过分泌物以及空气飞沫传播,仅在半年时间里,我国感染5327人,死亡349人。

2005年的h5n1禽流感的一种亚型rna病毒,报告205例,死亡37例。

2009年的h1n1流感疫情中,我国统计到121843例感染,其中645例死亡。

2013年我国爆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致使我国确诊病例132人,死亡33人;全世界感染病例1565个,死亡612人。这个病毒虽难以在人际间传播,但给诸多国家的养殖业经济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2020年关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把整个2020蒙上厚厚一层阴霾,截至2月18日11时31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72530例,死亡1870例。

这些虽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但这数字的背后,有似大海的恐慌;有似山崩的绝望;有似孤雁的悲鸣;有似溃堤的眼泪;有似雪夜的凄凉……多少家庭因少数人的贪念而分崩离析,游走于痛苦的深渊。我们总好奇末日,用于警示乃至导演了诸多的末日影片,可是我们却忘了生活不像电影,没有那么多圆满局,而且人生也没有彩排,如果继续保持人定胜天的不自量力,那么末日未必遥远,未来未必可期。请铭记,自然未必依赖我们,但我们势必离不开自然。

我始终坚信,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山洪暴发的也绝不仅仅是如期而至的雨。我知道许多慢慢被证实的历史,也还是会被我们慢慢的淡忘;但请不要忽视灾难永远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将人们忘却。希望今后的我们,不要总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好防微,做到杜渐,现如今的满目疮痍就不会总是这么轻易的上演。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践行使命,谱写青春。

回顾过去,1998年洪水,武汉人齐心协力严防死守;2003年非典,武汉人齐心参与战斗。现在武汉病了,需要全国各地伸出援手。在疫情蔓延的今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情怀依旧感动着我们。华罗庚曾说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力量是微弱的。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努力学习,利用这个假期提升自己,为更好的践行中国使命而不断奋斗。

新时代,新青年,勇于承担,为属于自己的青春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