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村创建湖北省旅游名村实施方案
先贤文化传后世杏花古村展新颜
休闲好去处,麻城杏花村
一、杏花村基本情况
杏花村位于鄂东古镇歧亭镇北五里处,紧临大武汉,离麻城市区35公里,据考证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在地,北宋名士陈季常和苏东坡的交往地,宋代词人谢无逸《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的创作地,一代廉吏于成龙剿匪缉盗、教化安民所在地。
今日杏花村依小山,傍清泉,清明杏花带雨堆红,古柏苍松四季长青,山环水抱,田园风光十分宜人,杜公湖水光涟滟,九骡山钟灵毓秀,杏花湖如一轮弯月镶嵌在杜牧广场前,令人心旷神怡,是观光、度假、会议、休闲及修身养性的理想去处。主要景点有东门楼,杏花湖、环湖路及亲水平台、杜牧广场、杏花古刹、方山亭、东坡桥、杏花古井、杏花书院、杏园、桃林街仿古建筑群、水色桃林、东坡垂钓处、杜公湖、九骡山、杏花村酒家、先贤园、陈季常故居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杏花村酒坊、岐亭三祠等。
主要特产有。香米、茶油、杏花鸡,歧亭麻鸭、皮蛋、盐蛋、糍粑、米酒等。
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有。荡六辕秋,打糍粑,酿米酒,牌子锣鼓表演及楚剧表演等。
自2007年,麻城市委、市政府将杏花村作为建设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的重点建设项目之
一、纳入麻城市旅游板块建设项目以来,杏花村充分挖掘本村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游、生态游、观光游、寻根游、农家游等旅游形式。
村民在创建旅游名村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效益,近三年来全村共发展农家旅馆15家,直接安排村民就业107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员200余人,2009年至今全村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共50余万元,与旅1
游相关产业安排村民就业达200余人,村民纯收入增长500元以上。
2008年至今,杏花村获得的荣誉主要有。“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黄冈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冈市旅游名村、黄冈市文明乡村、黄冈市“十大秀美乡村”,并顺利通过了“湖北旅游名村”的验收。
二、杏花村创建旅游名村的主要作法
几年来,杏花村人始终遵循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合理建设的发展思路,为杏花村这颗历史文化明珠重见天日积蓄力量。在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发掘和整理、历史遗址的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表演的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7年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以来,杏花村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杏花村旅游开发建设做了起步性工作,共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一些项目建设。
(一)抓规划,突出文化特色。
杏花村文化旅游开发工作,规划是“龙头”,文化是“灵魂”。为此,我们请华中师范大学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李家清教授等专家为我们制订了杏花村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生态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江风教授等专家为我们编制了旅游区详细规划。请湖北金柘古建公司为杏花村作了详细的景观规划。并请湖北金木石古建公司为杏花村做了详细的景观规划。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规划建设起步之后,关键在于管理。为了搞好杏花村旅游开发的管理,为杏花村旅游开发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从镇政府、林业、国土、文化、城建等部门抽调专人同杏花村村委会一起组成专班,为杏花村旅游开发保驾护航。为了使杏花村旅游开发管理更加规范,我们于2009年6月专门成立并注册了麻城市杏花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杏花村旅游开发等相关事务实施管理。杏花村及周边村凡在杏花村旅游规划区内的每一块土地的使用都必须经过工作专班和公司严格按照规划上报市政府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更变土地用途。公司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办事;组织相关人员对规划区内的山林、果园、水面、茶园等生态环境进行巡查,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给予制止,严厉禁止乱圈乱占、乱搭乱建和打击破坏、盗窃历史遗址、文物的不法行为;负责规划区内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社会纠纷的调解处理等工作。为了游客能在旅游区里自由自在地游览、休闲、娱乐和生活,我们一是请专家设计了美观简洁的门票,门票背面附有游览简图;在售票门楼的附近设置一面导游全景图,具体介绍旅游区内各主要景点及游客接待中心,厕所,出入口,医务室,就餐场所,公用电话及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二是在各主要路口设置标志牌和导览图,引导游客游览景区内的各景点,在各景点设立景点介绍牌,介绍该景点的来历,发展过程,建设状况,旅游项目及投资者等基本情况;三是在危险旅游项目附近设立警示牌,告诫游客在游览该项目时应注意安全及正确的操作规程,并安排专人负责安保工作,四是组建专门的导游服务团队。杏花村大力招聘外来优秀导游人才、培训本地村民导游,并成为武汉市城市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导游人才。
三、杏花村旅游发展思路
杏花村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立足现有条件,抢抓发展机遇,坚持长远规划,贯彻“一年抓起步、三年出雏形、五年见实效”的发展思路,落实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合理建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方案,利用五至八年时间将杏花村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文化名村、生态新村、旅游强村和经济富村。服务武汉城市圈和周边各城,服务城市居民,使其成为外地游客进入麻城游览的第一站和第一个接待站。同时,我们还在结合自身实际,寻求杏花村发展的新路子。在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方向、建设思路、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创新。一是围绕建设文化名村、生态新村、旅游强村和经济富村的目标,明确搞好建设规划,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研究开发,加强出特点旅游文化景观开发,搞好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二是有效发挥杏花村的带动作用,坚持有序开发。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优势,突,凸现自然人文服务的多样性,形成文化建设型、历史遗存保护型、生态环境营造型、特色经济培育型等多种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开发问题。三是要坚持群众受益、提升群众素质的方针。积极引导,吸纳群众参与建设发展容量大、门槛低的特色产业,努力提供就业岗位,保障群众在景区的发展中得到实惠,并加强村民的服务技能培训,使村民素质也成为杏花村独特的宣传点。四是继续加强景区管理和宣传推介。学习引进各地先进的景区管理制度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服务,使景区管理规范化、人性化;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节会活动、文化推介等多种方式,将杏花村的人文底蕴、湖光山色等有品质的宣传和推介出去。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吸引更多客商参与杏花村旅游开发,将杏花村景区对外打包统一经营,使景区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