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计划
首先,积极接触政府旅游相关局属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更多微信托管业务和支持,方便以后与政府层面的合作与支持。建立一份政府相关部门目录,通过电话初步了解意向,确定主要部门,并为有意向的部门制定个性方案。
其次,与青岛乃至全省各大景点的开展全方位的接触与合作。利用青岛旅游旺季的开展,通过与各大景点的合作,包括微商户、个性定制广告、社团活动、微信托管开展相关活动。
再次,跟各大旅行社建立良好关系,开展深度合作,争取更多属于掌上青岛与旅行社的个性化合作项目,争取更多广告投放、更多的粉丝。
最后,建立好旅游吧、旅游社区的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粉丝,提高吸引力。
第二篇:旅游工作计划民政字[2010]6号
民主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民主镇旅游工作计划》的
报告
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现将《民主镇旅游工作计划》随文报来,请审阅。
二0一0年三月二十日
民主镇旅游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我镇旅游开发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10年旅游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县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绿色产业,为创建旅游强县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边贸集镇,发展旅游产品为目标,围绕十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使旅游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增长点。
一是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按照“稳步发展魔芋,狠抓药材生产,全力抓好畜牧”的产业布局和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巩固明星、华兴村魔芋示范村建设,扩大中药材种植,全面抓好畜牧养殖,走一村一品的产业生产发展道路,形成产、收、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全镇人均达到1亩药、人均3头畜和50只家禽,发展沼气池建设200户,加快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开发的力度,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吸收外地客商来大道投资旅游,以集镇周边发展旅游农家乐5户。
二是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突出旅游商品开发。我镇矿业资源丰富,煤炭、花岗岩、石英石有待于开采,发展潜力
很大,前景广阔,发展名牌产品,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是壮大镇域经济,拉动旅游发展必由之路。全面推进盐挂面的加工、特色布鞋、鞋垫的制作;积极扶持壮大瓦岗梁茶厂;壮大双喜村中药材加工厂;鼓励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引蝶为凤,从而把全镇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工业经济的突破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服务业围绕旅游搞服务。我镇位于岚皋县西北部,方圆23平方公里,全镇7个行政村,总人口6千余人,现有大小旅馆5处,个体工商户150户,逐步壮大现有规模,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现有卫生设施公共绿地、休闲场所,发展一定数量有地方特色的巴山农家乐,控握特色风味小吃及菜肴,为旅行人员,来有住所,住有所居、吃喝满意,让游人留恋忘返。
四是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我镇公路四通八达,村主干线都全面硬化,里程达42公里,但是公路等级比较低,现在只有继续加大公路的改造力度,才能推动我镇旅游产业的兴起。
五是集镇建设围绕旅游树形象。我镇将以繁荣小城镇建设为目的,逐步把大道河镇建设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商品集散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具有市场带动作用的小城镇,在城镇环境建设中,把生态放在第一位,综治建设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去绿地。在治理城镇污染问题,
改造排污系统,化粪池、消毒池、公共场所的处理,废气的治理。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镇下的群众搬迁到集镇创业、经商、拉大集镇建设骨架,打造以巴山民居建筑风格改民居工程,充分依托库区的庭院经济,仅仅依靠瀛湖风光得天独厚的汉水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六是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以集镇周边,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特色果园建设为重点,,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规范建园1000亩,科学管理、精心包装、使特色柑桔这一产品走出大道,成为旅游新的亮点。
七是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
汉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楚汉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水文化,有待连续挖掘、整理、保护、传承。
八是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加大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借用陕报和安报宣传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典型事例及典型人物、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手段,宣传镇情、通过图片、展板、网络宣传风土人情加大社会的知晓度,使外地游客来大观光旅游。
九是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加大全镇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的作用,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创建市级平安镇镇,加强警务室的管理,确保旅游安全。
十是各村镇、级各单位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小,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搞好配合,围绕全镇旅游发展而共同发挥作用。
三、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各村要逐项分解任务,层层夯实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专门人员具体包抓,分工负责,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广泛宣传动员,扎实推进旅游工作。
镇级各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献计献策,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旅游商品推介、群策群力,扎实推进我镇的旅游工作。
3、强化责任,强化考核监督。旅游工作是纳入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年度考核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各单位要积极参与,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分工负责,落实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对工作不力、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单位、个人要严格追究责任。
第三篇:旅游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省旅游业以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以“规划落实年”为重点,以“三带十区”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培育发展后劲,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均运行良好,各项指标都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4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全省有组织出境旅游者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9%;接待国内旅游者96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国内旅游收入935.6亿元,同比增长24.5%。
一、基本情况
(一)入境旅游市场
1、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我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4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其中,外国人160.1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占全部入境旅游者人数的66.2%;香港同胞33.79万人次,同比增长8.5%,占13.9%;澳门同胞4.6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占1.9%;;台湾同胞4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占19.9%。
2、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天数。我省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天数628.41万人天,同比增长24.2%。其中,外国人42.95万人天,同比增长27.8%;香港同胞80.16万人天,同比增长17.1%;澳门同胞11.51万人天,同比下降6.7%;台湾同胞273.65万人天,同比增长23.4%。入境过夜旅游者在我省平均停留2.6天,比去年同期提高0.5天。
3、旅游外汇收入。我省旅游外汇收入1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外国人8.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香港同胞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澳门同胞0.27亿美元,同比下降6.2%;台湾同胞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入境过夜旅游者在我省人均天花费195.87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5美元。
4、各洲际入境市场情况。我省接待的外国旅游者中,亚洲游客97.7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占全部外国旅游者的61.1%;欧洲游客30.99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占19.4%;美洲游客18.08万人次,同比增长32.5%,占11.3%;大洋洲游客5.4万人次,同比增长36.7%,占3.4%;非洲及其他游客7.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占4.9%。
5、入境主要客源国情况。我省入境客源国前十五位分别是(1)日本(31.7万人次,增长27.4%)、(2)韩国(30.27万人次,增长22.9%)、(3)美国(11.79万人次,增长28.7%)、(4)马来西亚(8.92万人次,增长0.2%)、(5)新加坡(6.24万人次,增长5.5%)、(6)泰国(5.05万人次,增长5.8%)、(7)意大利(4.85万人次,增长37.3%)、(8)德国(4.62万人次,增长27.8%)、(9)法国(3.46万人次,增长21.1%)、(10)澳大利亚(3.24万人次,增长27.2%)、(11)英国(3.08万人次,增长20.2%)、(12)加拿大(3.08万人次,增长30.8%)、(13)印度(2.79万人次,增长36.8%)(14)西班牙(2.71万人次,增长42.5%)、(15)印度尼西亚(2.62万人次,增长18.6%)。日本重新超过韩国成为我省入境旅游最大客源国,美国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我省第三大客源国。以上15国游客占我省全年接待外国人总数的78.2%,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50.8%。
6、各市入境旅游情况。全省11个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实现了正增长,旅游外汇收入除台州外,其他各市均实现正增长。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湖州,同比增长36.9%,其次是金华,同比增长32.8%,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杭州(16.5%)、舟山(13.1%)、台州(20.5%)、嘉兴(10.8%)。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温州,同比增长44.2%,其次是湖州,同比增长36.6%,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还有舟山(17.3%)、台州(-13.9%)、嘉兴(11.2%)。
杭州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99.5万人次,外汇收入超过5亿美元,达到5.32亿美元,全省排名第一;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排名第
二、第三的分别是宁波和嘉兴,接待量分别为31.39万人次和2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排名第
二、第三的分别是宁波和金华,外汇收入分别达到18062万美元和10349万美元。
7、入境旅游在全国地位。我省入境旅游人数比xx年增长21.3%,比全国平均增长幅度(3.9%)高出18.4个百分点,入境旅游者人数首次超过北京,仅次于广东、上海、江苏,在全国排名第四位;旅游外汇收入2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84%,比全国增长幅度(15.9%)高7.9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在全国排名第五位。
(二)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我省接待国内旅游者96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国内旅游收入935.6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国内过夜旅游者6389.8万人次,增长22.3%,占66.4%,一日游游客3233.2万人次,增长26.8%,占33.6%。
2、逗留时间和人均花费。国内过夜旅游者在我省平均逗留时间为2.3天,比去年延长0.2天;国内旅游者在我省人均花费973.5元,比去年同期提高35元。
3、主要客源地分布。我省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是本省居民,约占42.1%,省外最大客源市场是上海(17.4%),其次是江苏省(13.1%)、广东省(4.5%)、北京(4.1%)、山东省(3.8%)、安徽省(2.7%)、福建省(2.4%)、江西省(2.2%)、四川省(2.0%)。华东六省一市为我省输送近80%的国内旅游客源。
(三)出境旅游市场
我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人数为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9%。其中,出国游人数占49.5%;港澳游占51.5%。出境旅游列在前十位的地区和国家分别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
(四)假日旅游市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解决旅游产业链条断档问题。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等。二是在路罗镇政府所在地和紫金山、天河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野沟门水库周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优美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避暑山庄、冬季营地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贺家坪、前坪、清泉、石板房、前南峪村,配合城建部门,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尽快拿出规划,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和汽车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等的建设。
4、抓宣传,叫响“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品牌,解决知名度和效率低下问题。按照“巩固当地、延伸周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把旅游宣传促销与旅游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精细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搞好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开展多项活动,活跃当地市场。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年内计划举办大峡谷登山节、九龙峡桃花节、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前南峪采摘节等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营造旅游促销的轰动效应。二是多渠道促销。积极与电视台携手合作,拍摄邢台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办好我县的《邢台旅游》宣传资料,同时,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开辟旅游专栏,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千方百计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联合捆绑宣传促销,拓展周边市场。编排3-5条旅游线路,整体包装,组织全县景区参加山东、北京、石家庄、郑州、苏州、内蒙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产品,千方百计把本县的旅游产品“卖”出去。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夕,组织各景区组成联合旅游大篷车,带着旅游宣传资料和全县旅游风光片光盘,有针对性地前往邢台东八县和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我县游览观光。四是广泛进行推介促销。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本市及周边城市旅行社搞活动,签订互惠互利“双赢”协议,把本地和外地的旅游团队拉过来。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邢台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山水太行、守敬故里”知名旅游品牌。
5、抓环境,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解决旅游管理欠规范问题。一是制定出台《邢台县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吸引更多的各界人士和国内外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旅游业。二是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旅游景区全面推行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即a级标准。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抓好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使景区干部群众和经营者养成文明待客、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做人,诚信经营。四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重点旅游景区(点)所在地政府、消防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都要制定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旅游景区(点)的大型娱乐设施、索道、安装前要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施工过程中组织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确保全年不出现任何重大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