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档案法律法规执法情况自查报告
法律法规
县人大常委会:
环境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把改善生态环境提到了“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来认识,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基本国策常抓不懈。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县生活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年初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对我县贯彻实施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的组织情况
本次检查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进行。纵观执法检查过程有以下特点:
——部署早。县人大常委会早在年初就把环保执法检查列入工作要点,并作为今年常委会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写入工作报告。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发出执法检查通知,明确了检查的方法、步骤、重点和要求,要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执法情况回顾总结,落实有污染防治任务或防治设施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由于早部署、早落实,为本次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步骤清。结合我县实际,这次执法检查分三阶段进行。自查阶段(月日)。县政府及其环保主管部门对全县贯彻实施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开展检查,要求有污染防治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自查,边查边改;检查阶段(月日)。执法检查组分别听取县环保、经委、林业、水电、卫生等部门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汇报,并对、、、公司、公司家污染治理重点单位进行了实地检查;总结阶段(月份)。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向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重点明。本次检查的重点是。我县实施生态示范区规划中,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等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情况,限期治理污染企事业单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控双达标”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及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环保监测机构、队伍建设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情况。
——效果好。通过执法检查,及时发现了我县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引起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一些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解决条件尚不具备的,也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了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县的贯彻执行,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法治观念,推动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
二、贯彻实施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成效
从检查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主要成效有:
㈠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⒈强化执法工作。检查中发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均注重把依法行政作为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强化了行政执法职能。如县环保局以“一控双达标”工作为重点,依法开展了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工作,工作规范,成效明显。县林业局根据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生态小区规划,加大了封山育林和查处山林违法案件力度,生态林业效益初现。县水利局则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了遍布全县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网络,实行执证上岗,使监督执法工作步入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现象。
⒉注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从检查情况看,县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环境监测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监测方式上,由原来的仅一项水环境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水、气、声综合监测;监测范围上,由原来的地面水监测逐步拓展到污染源监测、饮用水源监测、污染事故监测、建设项目环评和竣工验收监测等;监测效果上,每年的监测数据量由原来的数百个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个,数据处理也改变以往精度和效度偏低、时效性不强的纯手工方式,采用微机化管理,极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我县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时、精确、科学的依据。
⒊狠抓污染治理。检查中了解到,县环保部门为促进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开展了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摸清全县范围内各类单位排污情况及环境污染现状,按标准确定了家工业企业为“一控双达标”重点单位,加强了对其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二是依法开展限期治理工作。督促有污染治理任务企事业单位落实治污方案,加快治污进度。对治污重点单位做到一月一查、其他单位三月一查。对违法排污单位严格依法予以立案查处;三是建立污染源达标排放长效管理制度。采取设立治污台帐,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抽查的办法,加强日常环境管理,有效防止了违法排污现象反弹;四是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防止新污染的产生;五是建立公开举报制度。受理社会各界有关环境污染的来信、来电、来访举报,及时加以调查处理。
⒋改善城镇环境。从检查的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已把改善城镇环境作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一大重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县环保局近两年来建成了县城烟尘控制区,划分了县城噪声功能区,创建了水库和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修建了两处全封闭式垃圾中转站,拓建了垃圾处理场,使县城每天产生的多吨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县林业局加大了城镇沿道、沿河及小区的绿化力度。县水利局从小流域治理入手,以流经县城的溪和溪为重点,开展了河道疏浚、清淤,禁止垃圾污水入河,加固防洪堤等工作。县卫生局则狠抓了县城两家医院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放射性垃圾及医疗污水的分类回收处理工作,防止各类病源微生物、放射性物质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㈡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⒈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我县从某年始投入治理资金多万元,对申报登记的家排污单位进行分类治理,向公司、矿业有限公司等家环境污染重点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最后,有家单位经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家单位被关闭停产或自行关闭停产。通过治理和关停措施,不仅完成了我县重点污染源治理任务,也有效促使我县工业企业从重污染、高耗能、低层次的歧路中走出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执法检查中对家污染治理重点单位抽查的情况看,均做到了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治污设施均运转正常,运行记录台帐完整,没有发现违法排污现象。
⒉林木蓄积量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县林木蓄积量锐减,消长赤字每年近万立方米,森林的生态效应明显减弱,水土流失加剧,给我县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现状,县政府及林业部门通过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启动里绿色长廊工程,提倡零星散种等措施扭转了我县森林资源负增长的严峻形势。去年月,国家林业局对我县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抽查后,确认我县森林资源消耗从低谷转向上升,林木蓄积年生长量已超过消耗量,实现了森林资源消长平衡。
⒊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有所减弱。我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处,遍及个乡镇多村庄,被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县之首。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生态示范县建设中,把地质灾害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退耕还林和坡地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建设工程的实施相配套,相继投入万元防治经费加强治理,使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发展势头逐年减弱。目前已完成村、村、村等重点滑坡体的治理及规划,其他灾害点的灾情也基本得到控制。
⒋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经过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县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净化。各类大气污染和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制止了往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现象,实现了垃圾封闭式中转储运;二是绿化。县城主要街道和溪流沿线均建起了行道树和花坛等绿化带,土管、交通、邮政等部门建成了园林式的工作生活小区,并开始对县城周边的山体进行景观设计;三是美化。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县城的结构和功能布局趋于合理美观,特别是烟草、邮政等单位的特色建筑以及主要街道的灯光工程,提高了县城城市品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贯彻实施环保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以来,尽管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但实际工作中也有部分人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偏差,诸如有:只要经济建设搞上去环境保护自然会上去的“自发论”,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再抓环境保护也不迟的“先后论”,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代价论”,以及经济部门抓经济、环保等部门抓环保的“两张皮论”等等。检查组认为,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使我县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正是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具体体现。
应当看到,由于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总量小且结构单一、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财政运转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起步阶段,与上级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与繁重。希望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把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今后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永恒课题,形成合力,知难而进,认真实施“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坚持科学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污染治理,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坚决摒弃那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使我县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良性循环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