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总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和全省文物工作要点,回顾总结20*年全市文物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动员各级文物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求发展的大局,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饱满的热情为建国60周年献礼。
一、20*年工作回顾
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经受考验和成果辉煌的一年,是我市文物工作者深入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文物保护事业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成效明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广大文物工作者,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融入“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市文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大遗址保护稳步推进。国家十分重视*片区大遗址保护,对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寄予了厚望。一年来,我局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继续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大遗址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去年10月,国家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同志应邀出席,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大遗址保护,打造文化*》的主题发言,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1)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阊阖门遗址保护工程完工,并于去年花会期间对外开放;定鼎门遗址完成考古发掘任务,对占压遗址的古洛渠实施了改道,保护展示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偃师商城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进展顺利;明堂、天堂区域考古发掘全面铺开,清理出了北宋宫城太极殿遗址、唐代宫城明堂遗址以及隋唐时期的乾阳殿遗址,明堂、天堂、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正抓紧编制。(2)隋唐城宫城核心区拆迁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拆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文物、建设、拆迁、规划、土地、财政以及老城区的相关人员成立了拆迁指挥部,具体负责拆迁整治工作。目前,宫城核心区145亩土地已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原印刷厂、市公交公司等17家单位已拆迁完毕,唐宫东路实施封闭,已累计拆迁4.9万平方米,完成全部拆迁整治任务的70%。(3)汉魏故城北城墙、灵台遗址,偃师商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前期工程正抓紧落实。(4)组建了市大遗址保护办公室,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合署办公,为*片区大遗址保护提供了机构和组织保障。
在落实以往项目的同时,积极申报新的保护项目。汉魏故城灵台遗址、宫城西墙遗址,隋唐城明堂遗址、应天门遗址、外郭城南城墙遗址、偃师商城宫城遗址、邙山陵墓群等7个保护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新争取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5300万元,使中央支持我市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达到1.4亿元;同时,完成国家发改委5处大遗址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为我市大遗址保护资金争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博物馆新馆主体完工。新馆建设是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精品、全面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我市文化品位的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全市人民高度关注。一年来,我局在建设单位和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工程主体完工,内外装修、门前广场和周边道路工程正加紧实施,今年4月,世界邮展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同时,*博物馆新馆陈列设计方案已进行多轮评审,最终确定两家设计单位分别承担新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的设计任务。陈列大纲、展览设计以及展品初选等工作正抓紧落实。
河南壁画馆的主体建筑工程竣工,壁画馆外部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和内部设施的安装工程正加紧实施;同时,筹措资金50万元用于馆藏壁画的修复。为集中展示*历代匾额,经多方努力,投资400万元、面积3100平方米的*匾额博物馆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完工,内部陈列正加紧落实。周公庙博物馆积极争取资金,对馆内环境进行了有效整治。市文物交流中心完成了文物库房和展销厅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在开展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偃师玄奘故里保护展示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汝阳加强了文物库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文物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同时完成了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评估定级的推荐工作,其中*博物馆于去年5月由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博物馆免费开放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工作有了新进展。过去的一年,我市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部署,扎实工作,逐步推进,申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中的历史地位得以公认和确定。汉魏故城、隋唐*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4处遗产点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列入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首批推荐名单。市委、市政府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高度重视,政府常务会先后两次听取申遗工作专题汇报,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全力做好丝路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申报文本已完成初稿,正抓紧修订和完善。《隋唐*城遗址保护条例》已获省、市人大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按照申遗要求,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正在编制隋唐*城、汉魏故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4处入围项目的管理规划。成立了丝绸之路申遗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申遗工作,前期资料收集和申报文本的编制正在抓紧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争取省财政补助申遗资金700万元;完成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隋唐*城和汉函谷关等遗产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立项,为争取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奠定了基础。
同时,开始大运河*段文物资源调查,初步确定了大运河*段申遗点名单;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开始编制大运河*段保护规划,为大运河申遗作好前期准备。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条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件盛事,必将在古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效显著。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事关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针对各县区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在坚持以县域为主体的同时,市局创新举措,采取了“以市带县”的普查方法。抽调10名文物考古以及具有普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两支文物普查小组,深入县区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去年6月,在栾川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场交流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同时,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财政已拨付配套资金98万元用于文物普查工作,各县区克服财政困难的现状,共投入文物普查资金123万元,为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绝大部分县区的田野调查均已全面展开。到去年年底,普查队员共踏查村庄300多个,普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471处,其中复查645处、新发现826处,新发现文物点约占总量的56%。偃师、新安、栾川、嵩县、孟津等县区田野调查工作成效明显,涌现出栾川县李作献等一批优秀普查队员。我市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涧西工业遗产、大运河以及老城传统民居等专项调查项目取得重大收获,部分领域有重要发现。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我市挑选了43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科学、完善的申报材料,经省文物局认真把关筛选,我市孔子入周问礼碑等27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4处。完成了东周王城遗址等23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初选工作。
有关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下清宫道士塔、关林仪门、潞泽会馆东西廊房、山陕会馆西僧房等古建筑的维修;关林、安国寺和嵩县二程故里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洛宁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了洛书出处碑、文庙等文保单位的保护;龙门石窟保护、古墓壁画、古籍修复、藏品修复等有了新的进展。
(五)文化活动和陈列展览丰富多彩。一年来,各博物馆、纪念馆认真落实“三贴近”,实施精品战略,利用各自文物资源优势,举办了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活动。举办或引进了《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等20余个临时展览;同有关单位合作,承办了《庆祝*解放60周年图片展》、《*市廉政教育基地展览》、《*公安消防抗震救灾图片展》等临时展览。重大节日期间,我市博物馆、纪念馆主动对公众实施免费或优惠开放,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丰富文物景区活动内容,有关单位结合实际,继续举办了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民俗文化庙会、周公颂祖大典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全年,市文物局所属文物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10万人(次),完成门票收入900余万元,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关林等景区(点)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营销手段,游客和门票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孟津、新安、偃师等县市也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加强了所属文物景点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物复制品生产、文物购销、流散文物征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参与赴澳门的《中国古代文物展》、赴意大利的《汉风到唐韵》、赴日本的《大丝路展》、赴南非的《华夏瑰宝展》等外展活动。
为全面提升我市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备战全省讲解员大赛,去年4月,举办了*市“天子驾六杯”讲解员讲解大赛,来自全市14个文物开放单位的42名讲解员参加了比赛,对选拔出的21名讲解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全省“嵩山杯”讲解员大赛中,我市参赛14名选手拿回14个奖项,我市获得团体第三名及组织奖。
同时,完成了馆藏文物三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图像、文本录入工作;配合新馆建设,对全市重点藏品进行了普查登记,进一步夯实了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六)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扎实有效。按照“两有利”方针,坚持主动服务、优质高效的原则,既依法办事,又务实灵活,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局行政大厅服务窗口受到有关部门表彰,特别是在*新区、廛河热源厂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我局主动出击,不讲条件,很好地支持了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共受理基本建设项目113个;完成文物钻探117项,钻探总面积226万平方米,发现历代墓葬2330座、各类文物遗迹510处;完成考古发掘28项,发掘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773座、出土文物4041件(套)。同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质量明显提高,在新区中石油壁画墓、中迈置业北宋名相富弼家族墓、*酒家车马坑等项目都取得重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在配合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保护过程中,对明堂、天堂大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揭露,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台基,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组织在*专门召开了“隋唐*城遗址考古工作座谈会”,就明堂、天堂区域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大遗址保护出谋划策。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汉帝陵和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项目”荣获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事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偃师、孟津、栾川等县区采取了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勘探工作的管理。
为积极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有关单位还主动承担了南水北调南阳和许昌段、大运河商丘段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既锻炼了队伍,又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为我市文物考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文物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一年来,全局上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努力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创办“*考古论坛”,促进了文博系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河洛春秋》编撰出版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完成《安国相王孺人壁画墓》、《*博物馆50年纪念文集》、《*新获墓志续编》、《*民俗文化研究文集》等8部学术专著的编撰出版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课题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结题,研究成果在意大利正式出版;邙山陵墓群调查与勘测项目有了新的收获,对东汉帝陵南兆域实施重点勘查,发现墓葬167座,完成东汉大汉冢、北魏玉冢的调查,钻探面积50万平方米。“伊洛河流域黄土旧石器和南北方文化交流”*北窑片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报告正在整理编纂之中;“伊洛河流域聚落城址的演变与古代文明的形成”进展顺利。另外,“航空考古”、“科技考古”、“石窟寺考古”以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等课题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意识和攻关意识空前高涨。
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集中精力解决考古报告积压问题,对重点清查的10部考古报告进行了任务分解和逐项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通过一年的努力,《瞿家屯发掘报告》、《周王城广场东周墓与车马坑发掘报告》、《新安盐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已整理完成,《空空导弹研究院车马坑发掘报告》已完成初稿,考古报告积压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八)文物安全和行政执法保障有力。过去的一年,我局始终把文物安全当作文博系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文物安全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级文物安全责任制,做到警钟长鸣。由于对安全工作认识到位、措施有力,确保了我市的馆藏文物、考古工地、田野文物、文物景区(点)的安全,实现了馆藏文物安全年的目标。加强了对古玩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文物经营行为。
一年来,我局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精神,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查处了10起违法建设项目,结案8起,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其违法行为实施了处罚,维护了国家文物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孟津、伊川等县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积极争取市人大的支持,加强文物保护地方立法工作。《隋唐*城遗址保护条例》经省、市人大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使我市文物保护地方法规达到4部。同时,今年还完成了邙山陵墓群、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保护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
(九)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是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一年,通过思想教育、查摆整改,较好地解决了一些负责同志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思路不清、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对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发挥了全系统中层干部的整体效能。建立健全了文博系统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在职培训和重点培养,古墓壁画修复、青铜器修复、古籍修复等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能明显提高。组织开展了全市文物系统迎奥运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全局上下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风气正在形成,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特别是栾川、汝阳县文物部门,创新思路、注重实效,作风扎实、充满活力,在较短时间内,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实现了新的飞跃,值得有关单位学习和思考。
一年来,全市文博事业大事多、好事多,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光是中央级新闻媒体报道我市文物工作的消息就达30多条,为宣传*、提高*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措施,鼓励和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各单位要千方百计改善业务人员的工作条件,积极为他们营造宽松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勇挑重担。今年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考古报告积压的问题,完成考古报告和学术著作6部,发表论文、简报100篇以上;继续办好《河洛春秋》;继续做好邙山陵墓群调查与勘测、航空考古、旧石器研究、大运河等课题建设;要加强业务人员的在职培训,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培训,聘请外地专家来洛业务指导,弥补我市科研方面的薄弱环节。
同志们,*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文物事业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洪流中,文物工作正逢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只争朝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动我市文物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不断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